舞龙,是我国春节期间的民俗传统。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上半阕,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上元节(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人们“一夜鱼龙舞”的热闹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人们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一夜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宋朝时期,舞龙已在民间非常盛行了。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望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的习俗。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由来,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所有的药都吃了,但是仍不见效。于是,龙王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郎中在摸脉后,甚觉奇异,于是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就只好说出了实情。于是,郎中让龙王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对郎中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干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龙王报恩的传说,表达了古代人民坚信龙能布雨的信仰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如今,在我国南北方,舞龙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如:龙灯、布龙、香火龙、百叶龙、灯笼龙、板凳龙等。而已这些不同的样式,民间又根据各自地区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表演方式。民间舞龙虽然形色各异,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希望通过舞龙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对前景的美好祈愿。
舞龙,舞出风调雨顺!舞龙,舞出五谷丰登!舞龙,舞出吉祥如意!舞龙,舞出国泰民安!
腊八节里说腊八
聊聊小年那些事
年味十足话“年味”,大家一起贴门神
大秧歌,扭出了日子的红红火火,扭出了生活的甜甜蜜蜜
南狮威武、北狮雄壮,舞出吉祥如意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