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醉美宋词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TUhjnbcbe - 2023/11/11 20:18:00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宵夜,花市灯光明亮如同白昼。月儿爬上柳梢头,佳人相约,在*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月儿与灯光依旧,却不见去年约会之人,眼泪打湿春衫袖。

这首词结合元夜观灯这一风俗,叙写了主人公观灯时的回忆与感想。全词通过对“去年”元夜的甜蜜情景与“今年”元夜的凄凉情景进行对照,表现了主人公为物是人非、旧情难续而伤感的心理。

上片回忆去年的一段情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点明时间,描写去年元夜灯市的繁盛景象。

“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这两句由闹转静,描写一段封存在主人公记忆中的缱绻情事。主人公与恋人避开人流,避开华灯,在*昏月上之时,秘密约见,倾诉衷肠。这两句词意境清幽,深为后人所称赏。

下片叙写今年观灯时的感伤心情。“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词人由回忆转到现实中来,眼前景象依旧,月儿皎洁明亮,灯市灿烂如昼。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不见去年人”令词人多么感伤,最后竟“泪湿春衫袖”。时光飞逝如电,旧日的欢乐如今已化作泡影,看着眼前旧物,却不见旧时之人,怎能不令人伤心?忆旧伤今是人们感情生活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这首词虽历经千年却依旧能引起后人的共鸣。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意象明净自然,结构回环往复,颇具民歌风味。

元宵节,是中国古人的情人节。元宵节这一天,皓月当空,大街上张灯结彩,红男绿女出门赏月,猜灯谜、燃灯、放焰火,普天同庆。情侣们更是借赏灯赏月的机会出来幽会。这首诗写的正是元宵夜情人私会的情形,在固守封建礼教的宋代社会,这种未经明媒正娶的情人之间的约会行为都是违背社会风俗的,写在词中,颇为大胆。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也有过较大的争议。有人说是北宋的欧阳修所写,也有人认为是南宋的才女朱淑真所写。说是欧阳修写的,是因为这首词早在南宋曾慥编写的《乐府雅词》中,就将这首词收录其中,确定为欧阳修所写。那时候朱淑真还只是个小孩子呢。《乐府雅词》的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当时社会有小人所作艳曲,冒充欧阳修的词,今全部删除。”那么保留下来的这首《生查子》,确为欧阳修所做的说法可信度很大。

宋代早期文人把词叫作诗余,因为词大多写男欢女爱、羁旅愁绪,难登大雅之堂,他们填词是兴之所至,填出来之后,也就流于歌舞宴会场所为饮酒助兴而歌。

欧阳修当时身为文坛领袖,一代儒宗,虽然也写过一些艳词,但是觉得不合主流,不好意思署名拿出来,只在私下里有所流传。所以欧阳修自己编撰词集的时候,就没有把这首词收进去,导致这首词的作者不明确或存有争议。

巧的是,才女朱淑真死后,父母一把火把朱淑真全部的诗词稿都烧了。朱淑真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爆得大名。这源于南宋人魏仲恭对朱淑真的推崇,他不辞劳苦地收集朱淑真流传出来的诗稿,编辑整理并为之写序,但收集来的作品的真实性是要打上一定折扣的。

如果这首词真是朱淑真所写,不管是不是她的亲身经历,都会被封建卫道士视为败坏女德和女子风气。况且朱淑真本人确实存在离异和婚外恋的绯闻,这一点深受封建假道学们的诟病。清代皇家主修的《四库提要》出于保全朱淑真的“名节”,曾经力辩此词不是朱淑真所写。

其实,欧阳修也是有很大理由写《生查子》这首词的。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欧阳修为怀念第二任妻子杨氏所写,杨氏在嫁给欧阳修一年后病逝,在病逝前,他们或许一起去赏过花灯。去年妻子还在,今年元夜时,妻子已经不在人世,所以欧阳修才会动情到放声大哭,以致“泪满春衫袖”吧。

这首词写得实在是太好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汲取了民歌的精髓。如果这首词真是朱淑真所写的得意之作,被剥夺了署名权,确实可惜。但是证据更多地指向于是欧阳修所作。朱淑真写有三首《元夜》,不是词,而是诗,其中第三首就写了这种元宵节的密会。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夜》与《生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了今年和去年,朱淑真这首《元夜》甚至还写到了明年,可谓是棋高一着。词中的少女虽然对往事充满感伤,但更是认同珍惜当下,及时行乐,不要把希望寄托到以后,明年的事明年再说,明年跟今年肯定又不同了。

欧阳修、朱淑真这等人物,未必会在乎这些虚名,不曾料想后人却为这首词的归属打起了笔墨官司。

1
查看完整版本: 醉美宋词欧阳修生查子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