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据说,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渡长江,当时粮草已尽,饥饿极了,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可能是现代的浮萍,于是就叫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昭王也十分饥饿,于是就大口地吃起来,吃完之后感觉很美味。于是昭王回朝以后,就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而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
再后来,风俗传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看到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煮这种东西,于是,就问你们煮的是啥东西啊?老百姓说煮的是"浮子″。周必大听后叫煮浮子太恶心,就改名叫煮汤圆,因为煮着汤里有圆圆的东西。
再经过一段历史,北方蒙古大汉铁木真统一中国后,看到祖国人们在吃汤圆,而且还是在正月十五的夜晚,他想这东西在这夜晚吃的宵夜,而且我统一的中原又叫元朝,就下令正月十五这一天改吃元宵,从些北方人叫吃元宵多一点。
如今,到了现代元宵和汤圆都搞混浠了,元宵只是个节气,而吃汤圆是为了庆祝元宵节。(感谢阅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