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正月十三点灶灯,牢记吃2样,做3事,
TUhjnbcbe - 2023/9/10 20:13:00

正月十三点灶灯,牢记“吃2样,做3事”,寓意日子红红火火

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也象征着牛年的春节即将正式结束。而在元宵节的前几天,各种民间年俗还真不少。有些朋友把这些习俗理解为“多此一举”,或是“陈风陋习”,但在我看来,如果什么时候过年没有了这些习俗,那可能就没有过年的感觉了。

年俗也算是“年味”的一部分,经过千百年来的代代相传,老祖宗才将这些习俗文化传到了我们手里,它们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我们在牢记这些老规矩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尊重祖先,对天地持有一份敬畏之心。

到了正月十三,离元宵节不到2天的时间,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灯头的生日,也叫灯头日。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会在厨灶下点灯,这一仪式也叫“点灶灯”,寓意日子红红火火。懒喵把这一天的习俗总结为6个字,“吃2样,做3事”,下面就逐一说说。

正月十三要吃的2样食物

1、吃汤圆

俗话道,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就是,上灯(正月十三)的时候要吃汤圆,而到了落灯(正月十三)的时候则要吃面条。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人们会在正月十三这一天,阖家欢聚吃汤圆。

汤圆俗称圆子,外形为一个个圆滚滚的正圆形,象征着团圆美满、大吉大利。而汤圆里面包裹的馅料多为甜馅,也象征着生活甜甜蜜蜜,无烦恼、无忧愁。

2、吃通心粥

正月十三,在广东一些地区,人们还有吃通心粥的习俗,民间将其称之为“正月十三烹粥”。所谓的通心粥,就是各种不同花样的粥,根据地方不同,这一天吃的粥的具体花样也会略有不同,不过一般都会撒上葱花,因为葱花为空心的,因此也就将其命名为“通心粥”。

过去,人们生活条件较匮乏,只能用白粥撒上葱花做“通心粥”。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粥的做法也变得多种多样。人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熬上一锅粥,出锅前撒上葱花。正月十三吃通心粥,寓意“开悟”,即在新的一年里,工作或学业都能得到提升。

正月十三要做的3件事

1、滚龙灯

正月十三这一天是灯头的生日,关于各种灯的仪式自然少不了。在这些仪式中,有一个比较盛大的仪式叫滚龙灯,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为期四天。在正月十三这天,人们会开始试灯,龙灯也会在这一年里首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到了正月十三的傍晚时分,以龙为造型的多条灯会上街穿行,后面一般还会跟着一些其它花样的灯,画面闪烁辉煌,十分气派。滚龙灯,也象征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祈福,寓意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2、祭关公

关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也是民间供奉的武财神。在我国陕西西安一些地区,人们在正月十三还有祭关公的习俗。在这一天祭关公,还得准备一样特别的供品,叫“添碟子”,这也是我国地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

“添碟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再配以面粉、鸡蛋清等辅料,经过“粘”、“嵌”、“架”、“塑”等工序,最终做成一种色彩鲜艳、造型丰富的立体供品。人们用“添碟子”祭关公,也象征了对新一年的祈愿和祝福。

3、祭海

据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海龙王是神话中掌管天气、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神明。每年到了这一天,渔民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仪式,摆上各种祭品,焚香化纸来祭拜海龙王。通过祭海这一仪式,人们向海龙王祈福,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渔业大丰收。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十三点灶灯,牢记吃2样,做3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