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北方对于汤圆的叫法会有所不同?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会聚在一起煮汤圆吃,过完元宵,新年假期也就结束了,孩子们该去上学了,人们也该去工作了。汤圆作为元宵节的传统食物,也承载人们对这个节日的祝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元宵节的灯会然而,在中国的南北方对却对这一传统的节日食物有不同的称呼,北方称之为“元宵”,南方称之为“汤圆”,这样的差异又是怎样造成的呢,且听我在下面一一道来。
各样颜色的元宵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能与这个问题有关系,话说袁世凯当年在位时,一次去酒楼吃饭听到有人沿街叫卖“卖元宵罗,卖元宵罗”,突然觉得“元宵”不就是“袁消”吗?觉得这个称呼很不吉利,就下令将“元宵”改称为“汤圆”,然而改名没多久,他左思右想又觉得“汤圆”不是“汤煮袁”的意思吗?于是他又下令也不能称之为“汤圆”再改成“汤团”。于是在袁世凯时期,汤圆被两次强行改名,后来虽然袁世凯下台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对汤圆称呼的差异仍然存在着,北方就叫汤圆“元宵”,而南方则改口称为“汤圆”,广东则有“汤团”的叫法。
袁世凯这个故事也很可能跟汤圆还是元宵的叫法没多大关系,只是在人们之间互相流传的趣闻,因为汤圆跟元宵在做法和口感上都却是存在不同。制作方法上,做汤圆儿的过程,就像包饺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馅儿,馅儿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馅儿多,可以像饺子馅儿一样散着,也可以揉成小球儿;最后揪一块儿面,捏成片儿,把馅儿包在里面,揉成球儿就可以了。
滚出来的元宵而元宵是以馅儿为主的,先把馅儿做好,切成小块儿,然后把馅儿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箩里来回摇(现在是用机器),摇到馅儿的外面滚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才算做好。
可见中国的传统食物都有很多的趣闻,汤圆和元宵的故事你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