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是法定节假日,不放假),据考证,中国人过元宵节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样一句谚语,可大家知道正月十五为什么要闹元宵吗?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上元节也称元(圆)月夜(因为这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圆月夜)而在古时,农历的正月也称元月,古人又将夜晚称为“宵”,所以元月的第一个圆月夜就被称为“元宵节”。部分地区有在这一天猜灯谜赏花灯的习俗,故也称之为“赏灯节”。
元宵节有两个主要的“节物”习俗,一是吃元宵,二是赏花灯。
吃元宵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的元宵被称为“圆子”(浮圆子),而“圆子”与元月、圆月取元音相通,取“团圆”之意,元宵节又是春节除夕庆祝活动的延续,在古时元宵佳节,人们食用“圆子”以求“团圆和祝福”,所以人们便将“圆子”命名成“元宵”。
元宵赏花灯最早习俗起源来自于道教的“三元说”,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上元对应的是天,天官喜乐,所以上元节要燃灯。当然这是较为迷信的说法,元宵节赏灯是在唐代中期定型为习俗的。唐玄宗于公元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并点燃千盏花灯,张灯三夜。到了北宋时期,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将谜语系在花灯上,使人们在赏灯时解谜猜谜,添加一些赏灯情趣。
在明朝永乐年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起,赐节假十日。”使元宵节成为全民性的节日。
正月十五为什么要闹元宵?
在古代,入夜之后就实行宵禁,不允许人上街出行,管理非常严格,而只有正月十五不进行宵禁。所以平日夜晚无法游玩的人们,便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集中释放宣泄一年来的压力,尽情欢庆游玩。
中国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到正月十四春节期间,民间都有很多的习俗禁忌,到了正月十五这天,这些习俗禁忌全部都过完了,原本被习俗拘谨的日常行为,在这一天就可以“尽情”的放开。
因此,到了正月十五,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看“社火”、老百姓挂上红灯笼寓意明年日子红红火火,农民们点燃火把到农田里舞动几圈,寓意今年是个丰收年。
而说到赏灯,在西安的朋友第一反应就是城墙灯会。今年西安的城墙灯会分成了不同的灯区,想去城墙赏灯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