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东坡先生一首《水调歌头》,唱出了不少游子的中秋情节。千年之后,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杭州各地准备了许多有意思的特色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共度浪漫中秋。
杭州风华,诗里钱塘。从隋唐名郡、吴越首府到南宋都城,这座被戏称为“销金锅儿”的都城,开始走入文人笔下,从“日出江花红胜火”到“西湖歌舞几时休”,从山水相逢到市集绫罗,千年繁华给予了宋词的淡妆浓抹。
钱江弄潮的勇儿,张灯结彩的元夕,娇美多姿的吴姬……无数意象都在宋词中化为永恒。从这个意义上讲,诗词中的杭州是一幅流光溢彩的历史画卷。
那么,这幅画卷该如何读懂它?日前,杭州市*协智库专家司马一民走进“智者面对面尚城社科直播间”,解读诗词里的杭州宋韵。
苏轼如何写杭州记忆
公元年,神宗皇帝正谋划用大手笔的改革实现富国强兵,34岁的苏轼因与王安石*见不和,在朝野失势,决意出京来到杭州任职。
初到杭州时,苏轼就觉得与这座城市有缘,他说“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直到离杭后,他还对此依依不舍,念念不忘写道“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几年时间,这个四川人不仅爱上了这片江南水乡,似乎在心灵深处还建立了更深的链接。年时,浙大团队曾有研究,在苏轼一生漂泊的轨迹中,杭州是他诗词中最常提及的地方,有人也做过统计,苏轼在杭州留下的诗词超过首。
站在望湖楼上,他酒醉微醺,望着窗外大雨,写下“望湖楼下水如天”;坐在小船里,他夜游西湖,拨开无边蒲草,写下“荷花夜开风露香”;来到山门下,他偶然听闻,好友徙居灵隐,写下“两溅春淙一灵鹫”。
他写过杭州的连天美景,也写过杭州的风土民情。在司马一民看来,古代诗人们喜欢用诗词纪事,无论是办了一件事,还是到访一个地方都会留下诗文。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杭州故事,展示杭州宋韵。
《治平帖卷》中东坡像
年前的西湖哪里荷花最盛
从苏轼说开去,宋代名家的诗词里,都藏着不少秘密。
有没有想过,南宋杭州哪里观荷最佳,是曲院风荷,还是净慈寺?
“赏荷达人”杨万里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年,杨万里受邀和老同学们泛舟绕孤山赏荷,已近耳顺之年的他写了一辈子荷花,却还是按捺不住,一口气写下十首咏荷诗。
天色向晚,小船更向深处,鱼龟从船侧穿游,他们在荷花盛开的湖面流连,远处采莲的姑娘在夏风中身影绰约,莲农们折下莲花剥出莲子,里面满是露水的风味和月色的清香。
除去一段故事,杨万里的诗里还透露出许多其他信息。“泛舟绕孤山赏荷花”,原来多年前,在九里松和曲院风荷外,孤山四周也遍布荷花,芳香四溢;“芙蕖香里葛头巾”,写出了西湖船娘们采莲时的经典装束;“旋折荷花剥莲子”,则描写的是游客们买莲子尝鲜的“杭儿风”场景。
司马一民说,通过解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多维度”的内容。对于现代人来说,要体会宋韵,读两宋正史难免失于乏味,远不如诗词中反映的社会生活、个人情感来得生动有趣。
西湖荷花
古诗词里还藏着哪些时代秘密
从诗句中,也能窥探属于那个时代的痕迹。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林逋是知名隐士,但这两位有什么交集呢?年,38岁的范仲淹出任兴化知县,在任上他第一次拜访长他20多岁的林逋,把这个曾经遍游江南的处士称为“山中宰相”。后来两人诗文来往,互为勉励,成了忘年之交。直到晚年,范仲淹移任杭州知州,还特意去孤山拜祭去世多年的林逋。
原本不见于史籍的一段交集,通过诗句才能发现,这两位名人也曾有过一段深交。
诗词也能看出人的心态变化。李清照生活两宋之际,从与赵明诚琴瑟和鸣,到丈夫身故后国破家亡的凄凉晚景,诗人面对同样景物,心情却完全不同。李清照早年曾写过一首《鹧鸪天·桂花》,把淡*浅香的桂花誉为“花中第一流”;但晚年病痛缠身,桂花却成了病床前的无聊慰藉。
在司马一民眼中,宋代诗词中到处能寻见杭州旧影。无论是南宋时的元宵灯会,钱塘江上的大潮奇观,还是孤山上的古寺旧迹,都可以瞥见鸿爪雪泥。
从苏轼、范仲淹到杨万里、李清照,杭州安放了不少宋代诗人的艺术灵*,也点亮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光辉。这些诗句汇成一起,也为杭州这座历史名城,点缀出独特的韵律。
由古诗词切入,司马一民认为,诗词中有景、有情、有迹。只有从景中找诗、从诗中见景,于细微处见真章,才能在此中体会到杭州的故事与诗人的趣闻,也能够引领大家追溯更加有声有色的宋式生活与文人风骨。
智者面对面①不止于杭州凤凰山麓的九里皇城,宋韵文化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智者面对面②上得庙堂下得市井,宋韵文化怎么做到雅俗共赏
智者面对面③虚无缥缈的“宋韵”文化,怎样才能看得见摸得着
智者面对面④宋代文人眼中的宋韵是什么?
智者面对面⑤山水入画来,宋画里的宋韵究竟在哪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