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至,吃一碗元宵才算过了节。买元宵该怎么挑选呢?什么样的体质适合吃什么类型的元宵?古代元宵节又有什么有趣的习俗?让我们边品尝热气腾腾的元宵,边和花农聊聊元宵节。
影视剧中的元宵节场景古代元宵节,就是隐形的情人节
如果穿越回唐代,问一个女子最喜欢什么节日,回答一定是元宵节。在唐时,元宵节期间皇帝特许开禁三天,俗称“放夜”,平时实行的都是“宵禁”制度,只有元宵这三天,女子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和男子一样出门看花灯。
影视剧中的元宵节场景不只是唐代,宋代、明代等朝代元宵节,闺阁女子也能被允许出门游玩,女子平素里抛头露面的机会本就少,所以,元宵节自然也就成了寻觅对象的日子,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产生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所以,古时候的元宵节,才是名副其实的“情人节”。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当天,人们会在相约出游时,走过一些特定的桥梁,这个风俗被称为“走百病”,是祛除百病,祈求健康之意,当然也顺带有“求子”之意。古代小朋友上学时,也有个习俗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课堂上去,请位博学的先生点起来,寓意前途光明。
买元宵,这9条信息要看全
元宵节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了关于阅读元宵包装上的食品标签提示,帮助我们选购元宵。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9大项目要注意。如果这些标识不全,这样的元宵再便宜也不要买。此外,标签印刷不清晰、有掩盖、补印或篡改标示内容的元宵也别买。
配料表上的顺序有门道
按照国家规定,在配料表中,只要是加入量超过2%的配料都要标注,并且,标注时按照加工食品时的加入量从高到低排列。配料中如果含有可能导致过敏的配料,也应该有所标注,如含有花生、含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等,购买时一定要看清这些提示,防止出现过敏。
此外,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还保质期要重点查看,不要买临近保质期或已过期产品。而速冻汤圆一般要求在-18℃条件下储存,买回家如不立刻吃也要放到冰箱里保存,避免变质。通常在元宵包装标签上,厂家一般会给出合理的烹煮建议,我们可以参考以获得最佳口感。
元宵煮出红汤,就不能再吃了
相对于速冻元宵,正月十五的元宵大多是现做现卖,这种不易保存,买回来应该当天吃掉。如果保存不当,有时在煮时会出现红汤,这是由于糯米粉长了霉菌,在保存时大量繁殖。一旦出现红汤,证明元宵已经变质,不能再吃了。
元宵这样吃,避免消化不良
四颗芝麻馅儿汤圆的热量就相当于一碗米饭。元宵和汤圆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除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外,其他营养素含量不多。但它却是高油高糖的食物,因此想减肥的话要少吃。糯米粉相对于普通米面类食品来说不易消化,因此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人群也要少吃。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吃元宵一次在3-5颗为宜,最好放在早上或中午吃,易于消化,也不易产生剩余能量。如果放在两餐中间吃,则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用量,避免发胖。为避免不消化,可在食用元宵或汤圆时,吃些白萝卜咸菜,可以利于消化,也可以解腻。吃完后,过半小时再喝些黑茶或普洱,防止积食。如果你没有一副强大的脾胃,尽量不要晚饭时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