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的寓意向来是:团圆、圆满,在很多古籍之中我们都能有所见所闻。
聂夷中《杂怨》:“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罗邺《秋别》:“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用月的圆缺来寄托人的情感,正如很多传统节日也与月圆有关。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述(最多18字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马上也要临近年的中秋佳节,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带着宝宝去见爷爷奶奶了吧,一家人坐在圆桌前,其乐融融吃着团圆饭,过后来上一口五仁、芝麻、豆沙馅的月饼,半年的工作劳累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当然在阖家欢乐的日子里,也少不了便于携带的恒温壶,让平日里的魔*宝宝在今天转变为安静的小天使,半分钟快速冲奶让宝宝不哭不闹,让带娃生活拥有静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