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臣妾是钮祜禄甄嬛,后来的崇庆慈宣康
TUhjnbcbe - 2023/6/2 21:45:00

11月17日,多位知名演员发文,庆祝《甄嬛传》播出十周年,也再度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与怀念。

其实一直以来,这部清装宫斗剧始终热度不断,在各类电视剧的荐单中都占据一席之地,豆瓣评分也高达9.3分,即使长达76集也不影响它的经典程度。

剧中甄嬛、果郡王、华妃等台词都堪称经典,始终为网友们津津乐道。

可以说,一部《甄嬛传》俨然已经成为吃饭睡觉舒缓情绪的必备良剧,经过弹幕的不断发挥和演绎,可能离“申遗”不远了。

造梗、玩梗、感动、悲愤、释怀、顿悟……一百个观众有一百部《甄嬛传》。十年过去了,职场内卷人从安陵容的一生看见求而不得,情场失意者从甄嬛的经历感受到爱情的廉价,也有人感佩果郡王对于爱情的执着,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却是白痴恋爱脑。

许多人对于果郡王和甄嬛的爱情故事全不感冒,觉得土味油腻全然无法共情,而对于甄嬛手撕仇人的戏码情有独钟,第56集熹妃回宫的画面之下,就聚集着诸多跳过甘露寺烂俗爱情桥段的同好。

鲁迅曾经在《娜拉走后怎样》提醒我们,娜拉出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她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独立的经济地位,尤其是一颗强大的内心,毕竟自由也就意味着孤独,相偎也就不免受伤。

从这个角度来看,归来的甄嬛无疑是这个时代每个渴望爱情又害怕受伤的女性的真实写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钮祜禄·甄嬛”。

尤其当皇上奄奄一息躺在床上哀求她再叫他一声“四郎”,强弱的对比仿佛瞬间得以反转,那句“臣妾是钮祜禄甄嬛”让多少人直呼大快人心。

一直保有初心,终于赢得爱情,被逼黑化之后,瞬间睥睨众生,然而始终恩怨分明,虽然也有惊险和伤痛,奈何对手不值一提,毫无悬念笑到最后。

不止是性别弱势的女性,谁不愿意是钮祜禄·甄嬛呢?如果注定要经受社会的*打。然而心照不宣的是,安陵容可能才是大多数人的剧本,这么说其实都是高估了,有多少人像她多才多艺又屡败屡战。

不过,今天小北想跟大家仔细聊聊的是历史上真实的甄嬛,以及她和四阿哥弘历的那些事。

还是从钮祜禄·甄嬛说起,她的原型是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为满洲镶*旗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

13岁入京后被选入胤禛府中为格格,20岁时生下弘历,后来母凭子贵,雍正十三年被尊为“崇庆皇太后”。她逝世后,被尊谥为“孝圣皇太后”。

钮祜禄氏是原本就有,然而后来的尊号之夸张,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样的情形共有九次,每次都以十分隆重的仪式举行,原来平凡的钮祜禄氏,在雍正时期先升为“熹妃”,再晋为“熹贵妃”;乾隆时期,先尊为“崇庆皇太后”,后累加徽号,到乾隆四十一年()时,已被尊称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此时,她的尊荣几乎已达极致了。

《孝圣皇太后朝服像》

实际上,雍正刚即位不久便暗下密诏立弘历为储君,而乾隆在即位后的四十余年中得以高调地孝敬自己的生母,他们之间的感情相比于《甄嬛传》远为真挚浓厚。

01

乾隆登基前后对“甄嬛”的态度反差

虽然孝圣皇太后在乾隆皇帝登基后享尽尊荣,而且乾隆在位时期的大量诗作都是为他生母而作,然而在皇子时期,现有史料中不曾有过他与钮祜禄氏互动的文献记录,他的孝行以登基为界,彷佛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和前后不一致。

这背后显然有着乾隆希望树立自己孝子形象的动机,但是,从其诗文中确实能够真切感受到乾隆对其生母的感情。在皇子时期,母子二人距离疏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乾隆作为庶出的皇子,为了尊重嫡母,也为了避嫌之故,他那时才会刻意地与自己的生母保持距离。

早在乾隆十二岁时,当时尚为亲王的雍正邀请康熙皇帝到圆明园的牡丹台赏花,并安排弘历谒见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弘历,言谈之下,十分欢喜,便命后者随他进宫居住,并赐住畅春园的澹宁居;夏日又携往避暑山庄,令居万壑松风,且同赴木兰秋狝。当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奉命来见时,康熙皇帝便连说她是“有福之人”。

冷枚《避暑山庄图》(局部)

康熙逝世后,雍正元年,雍正皇帝便备好密诏,立皇四子弘历为嗣君。同年十二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时年三十二),后晋为贵妃。弘历十七岁与富察氏成婚,二十三岁便被封为宝亲王。

而弘历在这些年除了学习*事,便是作诗文,《乐善堂文钞》收入了他年轻时所作的文章,都体现了早年所受汉文化教育程度的精深和广博。但就主题而言,他从未提到生母,他的诗文主要是关于康熙和雍正皇帝,也有许多关于自己老师以及他的叔辈和兄弟等人,体现自己对周围亲友长辈才情的钦佩。

但是事实或许并非字面上那么单纯。在弘历年轻时作文的背后,同时具有一种较复杂的*治宣示。当时雍正始终有着康熙晚年争夺皇位的阴影,对自己的皇子也比较防范,而弘历当时一方面要展示自己的博学以使得雍正放心,另一方面需要随时表示自己对皇位没有野心,也借此平息其他兄弟的忌妒不安。

同时,这一时期他没有任何关于儿女私情的作品,而且只有一首首题为《恭祝皇母圣寿》的诗。不过,他在此处所说的“皇母”,应是指当时的孝敬皇后,因为当时所有皇子都必须称皇后为“皇母”。

《孝敬宪皇后朝服像》

这样的行径,与他登基之后的行为形成了极大的对比,在他即位后所作的四万多首御制诗中,有多达四百多首以上的诗,都与他的生母有关;其中反映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不想到他生母的事实。在登基之后的四十二年当中,他时时刻刻表现出对自己的生母热切而浓厚的感情。

02

乾隆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孝行

在雍正十三年乾隆登基之后,他终于能够张扬自己对母亲的感情。他在日常生活中对太后念兹在兹,无时不放在心上,每凡居处、出入与巡狩,也多奉母同行;贺寿礼,上尊号,更无时间断。

在起居方面,母子二人与皇室和扈从都随季节变化,在每年不同的时间居住在不同的地区,从事不同的活动。为了让太后居住舒适,乾隆曾花费十余年特别重修太后所住的慈宁宫,费银五千余两。

在宫中期间,乾隆皇帝每间隔数日必亲自到太后住处问安。每逢新年、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乾隆都必须亲自回宫执行祭典,但不论住在何处,他总是殷勤地隔数日便向太后问安。即使是每年北狩赴避暑山庄,或到木兰围场秋狝,乾隆皇帝也都奉太后同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太后八十多岁之后,因为年纪太大才未随行,但因此乾隆也特意缩短了秋狝时间。

《乾隆木兰秋狝图》(局部)

而众所周知,乾隆在位六十年期间多次外出巡狩,共计有七十二次之多,这么频繁的巡狩活动,较康熙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乾隆到外地巡狩的二十三次之中,有十四次都奉太后同行。

而且事实上,乾隆安排巡狩的日期,往往是特别配合太后的大寿而举行的祈福或祝寿的活动。早在乾隆六年,他第一次奉太后到避暑山庄和木兰秋狝,虽然木兰秋狝兼具了*事、*治和外交作用,不过乾隆选择这一年实是因为那年正值太后五十大寿。

在著名的南巡活动中,更是体现了乾隆的孝心和孝行。在太后六十大寿,他第一次奉太后南巡江浙地区;六年后他再度奉太后南巡归来后,可能因为太被江南美景吸引了,因此又计划当太后七十大寿时,再举行第三次南巡,后来因为江北水灾才延期一年。他曾四次奉太后南巡,在第四次出于对太后年龄考虑,不放心与太后分开,而是与太后一同北上返京。

《乾隆南巡图》(局部)

不过,太后七十大寿时,他仍然特地奉太后到五台山祈福,到了太后八十、八十五岁时,他也奉太后到泰山祭拜。当他看到八十五岁的太后仍然能够健康地行走时,便十分高兴地在《登泰山九依皇祖诗韵》中说:“八旬五母仍康步,六十六儿微白头”。

而对于太后每年的寿诞,乾隆从不草率。如:到慈宁宫祝寿;自制诗画,与皇子、皇孙送寿礼;彩衣捧觞献舞,都是惯例。“每万寿庆辰,酒酣,帝躬起舞蹈,赏灯赐膳。”每逢太后的大寿,则更加铺张,安排各种大规模的庆祝和祈福活动。

尤其是在太后的六十与七十大寿,乾隆耗费的金额难以估计。太后七十岁当年元旦,适逢“五星连珠”,天现祥瑞,再加上感念“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缘故,乾隆皇帝对他母亲这次的寿诞所进行的活动项目更多,而且其花费也更惊人。

《胪欢荟景图册》之“慈宁燕喜”局部

这次的祝寿活动,包括了斥巨资修整五塔寺和万寿寺,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在香山建宝相寺;在太后已有的尊号之后,再加上“恭懿”二字;太后生日当天,自清漪园经西直门、西安门、西华门,沿线部署各个祝寿单位和庆祝活动;当天乾隆皇帝在寿安宫侍膳,并在慈宁宫行庆贺礼;王大臣则于慈宁门行礼。

除了太后的寿辰,乾隆每每在国家和皇室的重要时刻为太后尊上加尊,共有九次。于是,原来平凡的钮祜禄氏,在雍正时期先升为“熹妃”,再晋为“熹贵妃”;乾隆时期,先尊为“崇庆皇太后”,后累加徽号,到乾隆四十一年时,已被尊称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此时,她的尊荣几乎已达极致了。

03

乾隆对生母是出于真情还是?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太后以八十六岁高寿,逝世于圆明园的长春仙馆。乾隆皇帝尊谧她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四月,葬于泰东陵。

失去了一生最亲近的人,乾隆皇帝的哀痛长久无法释怀。他将长春仙馆改为佛堂,且每每触景伤情,在他此后所作的诗中,时常流露出对太后的思念之情。比如,他在太后刚过世后不久所作的挽词和《恭奉圣母梓宫往泰陵是日启程长句志痛》二诗中,都流露出他强烈的丧母之恸。

这种感觉,在同年年底他所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的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来:“复雪叨天贶,自宵达曙连;缤纷迷旷宇,雱霈湿非烟。诚幸逢膏续,仍欣在腊前;无人相慰藉,独立一酸然。”

诗中一开始所说的是因为该年腊月得雪有利于农而欣喜,但到结尾时,他的这种欣喜之情,却又因无法与他母亲分享而转为伤悲。

十七年后,他在《游狮子园》一诗中,又想起了曾经康熙皇帝在那园中见到他的生母时,称赞她是“有福之人”的往事。十八年后,当他已经八十五岁时,也在诗文中提到他曾将自己原来所计划的在位满六十年便退位之事告诉太后,但太后认为不必一定要如此做的往事。由以上这些诗中可见:不论太后已经逝世多久,他对她的怀念一直是持久不变的。

但尽管乾隆对太后的孝养始终如一且发自真心,这并不表示他对太后每事都禀告,或言听计从。相反地,他一直严守清朝立国以来的祖训:后宫不得干*;而且,对于母族外戚也防范甚严。

纵使贵如太后,她的父母想到圆明园宫内探亲,也必得事先向皇帝申请,获准后才可行,否则便算逾制。在乾隆刚登基后不久,有一次内侍径引太后的亲弟进入后宫,只不过远远地在东六宫的苍震门内谢恩,乾隆得知后便十分震怒,对侍者加以斥责。这反映了乾隆皇帝对于他母亲的家族并未特别礼遇的事实。

太后笃信佛教,她曾亲手贴绣,制作佛像《绿度母贴绣像》。有一次,她向乾隆皇帝建议:顺天府某处一佛寺残破,应加修缮。乾隆虽然表面上听从她的嘱咐,却随即召来她的随从,训诫他们不得视太后所好,而随便向她通报外界的相关消息;当然,也不得随便引尼师入宫见太后。

乾隆一方面顺从太后所请,但另一方面也同时在防范小人居中兴风作浪,由此可见乾隆皇帝的精明干练:他侍太后至孝,对她生活上的大小事都加以过问,但同时又善于防微杜渐。

我们可以感受到,乾隆皇帝对自己生母孝圣皇太后的孝行,的确是至亲至孝,无微不至。但是他也不吝于大肆宣扬自己的孝行,背后可能有四个原因:

(1)这或许是为了弥补他早期因限于时空环境,不敢对他的生母表现出真情的一种过度夸张的行为。

(2)此期由于他身为皇帝,再无任何顾忌,因此他的一片孝心真情发自内心而不能自已,不仅形之于外,又见之于诗文书画。

(3)他既身为人君,因此有意借由各种图画和文献公开显示他的各种孝行,所谓“百行孝为先”,以此作为万民表率。

(4)他有意借由史册,将他的孝行传之久远,以证明他是一个恪守祖宗家法,实践儒家核心价值观念,以孝治天下的圣主明君,并期望以此在历史上流芳百世。

##

本期活动

你对历史上的甄嬛原型了解吗?你怎样看待乾隆的孝心和孝行?欢迎在留言区聊一聊,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送出本期主题图书《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

从艺术作品图像出发,一窥乾隆的家庭生活、情感冲突与鉴赏品位,还原真正的乾隆形象。

点击图书封面,即可直接购书

-End-

编辑:孙嘉婧、*泓

观点资料参考: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陈葆真著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

scb01

pup.cn

1
查看完整版本: 臣妾是钮祜禄甄嬛,后来的崇庆慈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