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过个别样的元宵节
TUhjnbcbe - 2023/5/27 21:23:00

胡阿荣/文

立春一过,万物复苏,鸟音浅唱,云水禅心,元宵节又如约而至。在这非常特殊的今春,让人牵肠挂肚的疫情,来得真不是时候。在芸芸众生中,都终将宅在家里,这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为了与疫魔远离,都说惹不起,而躲得起,古人的谚语,现已成真。这并不值得伤感,既然春天已经来临,再说有坚强祖国的后盾,抗疫必获全胜。在元宵之夜,蔽久了的心绪,何妨畅快地笑一次。在破与立、悲与喜之间,让自己的心得以圆满。春易逝,愿不负时光,而不负努力。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叫上元节、灯节。古时又作元夕、元夜。由于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晚就叫做“元宵”。据史学家考证,元宵节大约始于西汉初年,兴于隋、唐。据《周礼》等书记载,在古代,国家有大事,就在门内的点起蜡烛,为众照明。南北朝时期,正月十五正式有了张灯的情形,人们开始举行一些游戏活动。直到唐朝,才把元宵作为正式的“燃灯”节日,天宝三年(年)规定:“每载依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开坊市燃灯,永为常式。”并且此后的增加了猜灯谜、放烟花等娱乐项目,丰富了元宵节的内容。

此时最好再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初春瑞雪,冬天是应该有雪的,然而盼望着,终不见雪的丽影。而无雪的冬日,总感觉少了些许冬的韵味,冬的情趣。那些纯洁的精灵在闪烁的霓虹灯下飞舞旋转,伴着喜庆的中国红,将元宵佳节的美好氛围描摹的温情而浪漫。红的灯,亮的彩,喜悦的人群,幸福的笑脸,衬托着天空不时绽放的五彩烟花,浓浓的风情便在这节日的夜晚弥散开来。即使没有春雪的点缀,元宵节的夜晚也依然流溢着温馨和芬芳。

因为环保的原因,*府下大力整治空气污染,前些年元宵节集中燃放节日烟花的活动也逐渐取消了。城市沉寂了很多,只有那断断续续、零星绽放在节日夜空的璀璨烟花,还有满街挂着着的火红的灯笼,还有在各个公园矗立着五彩缤纷的造型灯展,还在诉说着属于元宵节的传统特色。如果感觉这气氛不够浓烈,那么就请走出去,在节日期间,可以赶一次传统的庙会,品尝一下八婺各地小吃,看一看舞龙舞狮、板凳龙、迎花会等表演。可以来一次美丽乡村游,体验一下淳朴的乡土乡情,感受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全新改变。还可以参观民俗文化展览,了解一下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长见识,娱乐身心。

因突发了疫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所有的为节日而铺设点缀的喜庆元素,此时都多了另外一层含义。举国同庆的时刻,我们的内心也融入了另一种滋味。本来是暖暖的春意,家国团圆,情丰意浓,使这古老的传统佳节更添别样的韵味。还好在年前就备下了街上有卖那种折叠式纸灯笼的,在元宵与小的们一起点燃,倒也会勾起儿时的美好回忆。如今小孩子玩的花灯品种繁多,功能多样,灯光与音乐完美结合,更加炫美多姿。但我还是怀念儿时的纸灯笼,怀念那由一根根小红蜡烛点亮的纸糊的灯灯,怀念那些叫做“百响”、“千子响”等等的小鞭炮,一角钱买上一串,一个个地放,可以玩上大半天。更会怀念那些蒙上了一层怀旧色彩的往昔元宵节画面。那时的我们很天真,那时的快乐很纯粹,那时的时光已走远。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他为元宵节增添了魅力,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这样描述元宵节时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白居易的《正月十五日夜月》:“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釭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这些唐朝诗人留下的诗句,让我们见识了大唐王朝元宵佳节时灯若星汉空前盛况。宋朝那些学富五车的文人雅士也不逊色,譬如苏东坡的“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朱淑贞的“火树银花触月红,揭天鼓声闹春风”;范成大的“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等名句,均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当时的元宵节盛况。

吃是中国节日的主要内容,古代元宵节的饮食,最早食用的是“膏粥”,即在白米粥上或者豆粥上加油脂,是用来祭祀蚕神的。唐宋时期,兴起吃“面茧”,“面茧”就是肉馅或素馅的馒头。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节庆的食俗也有所区别,各具特色。元明以来,元宵的食品主要就是汤圆,也叫“元宵”,汤圆的形状仿月为圆形,寓意“家人团圆”。而老汤溪县一带的汤团,与汤圆有较大的区别。汤溪萝卜汤团,要选用上等糯米,然后将糯米浸泡在清水中20-30天,再把糯米在阳光下暴晒至少要5天以上后再磨成粉。汤团最正宗的馅是萝卜、豆腐干和瘦肉,现在也有用冬笋,雪菜等食材,和好面粉后,揉捏之下便成一只茶盅状的面粉兜。填入适量的馅,收口将整个汤团密封起来,收口点留一点尖尖的“小尾巴”。汤团下锅熟透后。就可以从锅中捞起汤团装碗。最后撒点香葱,糍的皮,香的馅,鲜的肉,味道特别鲜美。

元宵节是古代节日中一个浪漫、多情的节日。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这个“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的夜晚,为平时足不出户的少女提供了交友机会。欧阳修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而辛弃疾不仅描写了宋时的元宵盛况,更描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钟情、欲说还休的动人际遇,令千古传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联无疑是元宵节的最突出特色,南宋时贾似道镇守淮阴(今扬州),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上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内容。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成为一时佳话。

记忆里的元宵节都充满了美好回忆,今年的元宵,我们可以简单点过,看看微友早已拍下各公园的灯展画面,互相祝词问候,倒也不错的选择。如有现存的食材,一家人在一起包汤团、包饺子等,其境融融,其情依依。大家要相信,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依然会成为未来日子里的美好回忆。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任何事物都遵循着一定规律在更新和改变,或许今昔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上的天壤之别,但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和意义将亘古不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也一如既往。今逢元宵,躬祝朋友们阖家幸福安康!

(写于年2月8日农历庚子年元宵节)

作者系:浙江省基层宣讲名师、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会员、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专家组成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婺城区文联民艺协会理事等。

注: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在此致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个别样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