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浏阳花炮史略访古湖湘
TUhjnbcbe - 2023/4/22 19:49:00

浏阳花炮史略

本文原载年出版《长沙民间艺术》

浏阳花炮包括鞭炮和烟花,历史可追溯至唐宋。鞭炮原名“编炮”,意为编结起来的爆竹。生产爆竹的原料是浏阳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铁屑、炭末、红白泥土等。而“爆竹”者,初为将火药塞入竹节之中,用引线点燃起爆,其响声洪亮,且散发出沁人心脾之香气。传说爆竹的发明者为唐代的李畋,今浏阳麻石小街田家巷,尚存宋代所建的“祖师庙”,被奉为鞭爆业的祖师。唐《异闻录》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崇,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看来最早的“爆竹”大抵是经过火烧竹子所发出的爆裂之声,待火药发明之后,才有了纸卷爆竹。

李畋塑像

相传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李畋的生日。每到这天,做鞭炮行业的人家都要焚香点烛,献上三牲,向李畋先师神位叩首作揖,虔诚祭祀,祈求福佑。先师生日前一夜,更是铳炮冲天,热闹非凡。传说李畋生于隋仁寿(-)年间。李畋青年时代适逢贞观之治年间,他父母早亡,遂云游四海,志在报效朝廷。曾不辞劳苦赴耒阳蔡伦故里学习造纸技术,访遍四方能工巧匠,得土硝提炼真传。又传,得到药王孙思邈的指点,将“伏火硫磺”首创为“火硝纸爆”,开“烟花礼炮”之先河。一说李畋为醴陵县麻石村人。今大瑶镇和麻石村都建有李畋庙,香火异常旺盛。浏阳、醴陵两个相邻的花炮之乡共争一位祖师,成为一个有趣的现象。

浏阳花炮博物馆

大瑶镇李畋公园内建起了全国第一家花炮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在原李畋阁遗址,原阁前门尚存,古风依旧。新建博物馆为仿唐建筑,红墙碧瓦,飞阁流檐,雕梁画栋,蔚为大观。正殿为李畋阁,内供李畋神像,有大鼓巨锣各二,年在此举行了纪念李畋诞辰周年的大型祭祖活动。两厢设4个展室,分别为“千年巡礼”“传统艺”“现代技术”“辉煌业绩”。其侧老屋辟为花炮工艺馆,展示传统花炮制作工具,其中有明清时期花炮印刷版、手推车等。传说中的李畋墓也于年修复,墓地约平方米,由坟茔、拜坪、祭台、纪念碑等组成。

从史料看,爆竹的习俗似乎比唐代更早,南北朝期间成书的《荆楚岁时记》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魅恶*。”六朝时成书的《神异经》也说:“西方山中有人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以竹着火中,火朴哗有声,而山臊惊惮。”这个怪物可能就是民间传说中“年”的原型。可见,“爆竹”一开始主要用于驱*辟邪。

花炮与焰火的制造源于别出心裁燃放爆竹的方式,将未燃的爆竹掰开,断口处的黑硝见火则喷出一股火焰,将相连的一圈折断的鞭炮引燃,会蓬起一团蓝色的火焰,让一颗颗小小的火花漫腾起来,炸出来的情趣是多姿多彩的:置于容器中盖着炸,声音瓮声瓮气;丢在水里炸,会炸得孩子满脸泥水,满脸傻笑;炸牛粪,则一声闷响,粪末横飞,之后粪洞里还冒着丝丝白烟。放鞭炮的花样,也名目繁多,往空中一甩者为“冲天爆”,将爆竹裹在泥团里扔在空中,泥雨四溅者名曰“龙王送雨”,将点燃的鞭炮丢进水塘,水花四溅,曰“蕴着发”。这些别出心裁的燃放方式所引发的想象,已具有了花炮和焰火的雏形。

放鞭炮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用纸卷裹火药制成的爆竹,并改名为“爆仗”。这个“爆仗”声音清脆,但响一下就完了。于是又将单个“爆仗”编结成鞭,鞭炮也就产生了。南宋施宿嘉的《会稽志》记载:“除夕爆竹相闻,亦或硫磺制作爆药,声尤震惊,谓之爆仗。”同时期周密的《武林旧事》亦载:“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响不绝。”这些都足以证明至迟在宋代,我国不仅有了纸制爆竹,而且有了串连的鞭炮,而且其用途也逐渐转变为制造喜庆娱乐气氛,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非放鞭炮不可。

烟花的产生则比鞭炮要晚些。所谓烟花,是指烟火剂(以火药为主加入不同金属屑等制成)燃烧时所产生的声、光、色、香气、运动以及形体变化综合效果的总成,是供人们娱乐用的一种火药制品,是火药民用的产物。因此,烟花的发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火药;二是要有引火线。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火药。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不是历史上个别人发明的,而是我国古代炼丹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大胆探索,在有意无意中逐渐发明的。古代中国盛行炼丹术。所谓炼丹术,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一种方术。据史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就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西汉时期,炼丹术在封建统治阶级中开始盛行。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炼丹家。通过炼丹、服丹药以求长生不老,显然是十分荒诞的。但是,这种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的炼丹实践,却在化学和医学等方面发现了很多新东西,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便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火药。

在晋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就曾记载:“又雄*……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先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引之如布,白如冰。”由此可以看出,晋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已经使用硝石、硫磺、炭三物进行火炼。而当三物火炼时,在某些情况下(如硝石含量小)便能得到氧化砷和单质砷(即“引之如布,白如冰”);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硝石含量加大,并猛火加热)则会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原始的火药爆炸了。

到了唐代,又把火药的发明向前推进了一步。炼丹家在炼丹时常常采用伏火法。当时有一本称作《诸家神品丹法》的丹书,其中即记载了一种“伏火硫磺法”。其具体做法是:取二两硫磺,二两硝石,研成粉末,放入银锅内,并将三个皂角子逐个点着,夹入锅内,使硫磺和硝石燃烧。当烧得不起火焰时,再取三升生熟木炭来炒,当木炭消去三分之一时,就马上退火,趁未冷时却取出混合物。这就是炼丹家所认为的“伏火”。在这种方法中,等量的硝石、硫磺,再加一定量的炭,实际上也就是火药配方了。而唐代丹书中类似这样的“伏火”记载很多。而且,当时人们在硫磺伏火的实验中,认识到点燃硝石、硫磺、木炭的混合物,会发生异常激烈的燃烧,并掌握了控制反映速度的措施,也就是说,懂得了如何控制爆炸。当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和利用这类混合物的这一性能时,火药就被掌握了。可见,在唐代,火药已完全被炼丹家掌握和认识。

火药发明后,最初主要被人们应用在武器上,将其运用于娱乐方面还有一个过程,而且要发明烟花还必须解决引火线问题。引火线的出现是在火药发明之后,且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为火药用来制造烟花,主要是利用火药的两大化学药性——燃烧性和爆炸性。然而,初期火药的两大特性,一般还不具备人工利用的使用价值。在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下,一方面其主要成分——硝石、硫磺等原料大多为天然物,没有经过人工提纯,杂质较多,该原料制成的火药的燃烧性和爆炸性能比较低;另一方面,构成其火药的成分不光是硝石、硫磺、木炭三种,还掺杂有其他有害物质。而且,这三种成分之间的配制比很不科学,从而大大影响了火药的燃烧性和爆炸性。而烟花和引线对火药的燃烧性和爆炸性的要求极高。

据宋仁宗时编撰的*事百科典籍——《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早中期的火药武器主要有火焰、蒺藜火球、铁嘴火鹞、*药烟球、竹火鹞、火药鞭箭、猛火油柜、火箭等10余种,但还没有引火线。人们发射火器时,使用一种叫烙锥的工具,先把烙锥放到炭火中烧红,再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器中的火药进行发射。直到北宋后期才出现了引火线。但使用仍不普遍,有的地方仍在使用铬锥引火。大概到了南宋时,我国的引火线的使用才普及起来。“引火线”的出现,标志着制作烟花的条件已经全部具备了。

南宋初年的孟元老于绍兴十七年()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追述他本人在北宋末年20余年间(-)居住在汴京(今开封)的见闻往事。其中回忆*士在御前表演百戏时写道:“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筒,如钟馗像者……”这里所说的烟火,已是以火药为原料的真正烟花了。周密《武林旧事》,也追述南宋都城武林(含杭州)的城市生活,其中回忆皇宫过元宵节的盛况时写道:“宫漏既深,始宣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驶还矣。”还说台州太守唐仲友放一次烟火花了数千两银子,烟火品种有“烟火、起轮、流星、水爆”等多种。这一方面说明当时放烟火的景象已经十分壮观,另一方面也说明烟火制造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手工业行业。

南宋无名氏撰写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一书中,不仅记载了民间后生“放五色烟火”“放爆竹”的情形,还叙述了宫廷放烟火的逸闻趣事。宋理宗时,理宗和太后在庭中观看施放烟火。忽一“地老鼠”直窜入太后座下,哧哧哧声中,太后吓得跳起来就跑。这里所说的地老鼠,大概为旋转型烟花,已是一种比较成熟型的烟花。南宋吴自牧所撰《梦梁录》一书,不仅大量记载了燃放烟火、爆仗的情况,而且还有成架烟火、烟火屏风等记载。这实际上就是将各种各样的烟火、爆仗药线按一定的顺序串连起来,绑扎在高大的木架上点放的大型烟火杂戏。

综上所述,最迟在北宋宣和(-)年间,我国已有了以火药为原料的真正烟花。而到南宋时期,烟花有了较大发展。燃放烟花已成为中国人节日喜庆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了。

浏阳制作烟花鞭炮,历史悠久,素有“鞭炮之乡”美誉。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记述:“湘有爆竹造制,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及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浏阳为花炮制造之中心地。”到清康熙十九年()以前,浏阳鞭炮已具相当生产规模。年《浏阳县志》记载:“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曰爆竹,馈遗者,号曰春雷。往岁小除以后,声响不绝,且有彼此竞爆以鸣豪举者。”可见其生产、销售之盛。雍正(-)年间,浏阳烟花鞭炮成为贡品,清廷放的“架子焰火”,即来自浏阳。

传说雍正皇帝登基时,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佳节燃放响炮、花炮,传旨鞭炮行业,要创新花上京。其时浏阳官吏诚惶诚恐恐,四处线贴告示,广纳良才,并指令鞭炮能手李泰限期创出新花进贡,致使李泰寝食不安。一日,他路过铁匠铺,见锤下星火四射,有长有短,有红有白,有粗有细,有粒有丝,顿生灵感。随后李泰扫了一些铁屑,回到家中把其捶得粉碎,再掺以火药和米汤搅和在一起。铁砂、火药拌和得大小粗细不等,再以黑硝作动力,装于底部导火线处,于是,便造出了喷射花色形态各异、或梅或菊的花朵来。待李泰的新花在紫禁城上空高升钻天,落下缤纷的花雨,把雍正看得眼花缭乱。从此,浏阳便享有花炮之乡的美名。

到嘉庆年间,浏阳东、南、西三乡农闲时操此业者达30余万人,其城区制作之作坊有余家,工友达余人,年产14万箱以上,值白银12.9万两。咸丰五年()县内花爆商设庄于省内外诸埠,并开始出口。到同治年间,浏阳鞭炮制作已成为拥有庞大队伍的手工行业,县城的南市街、南乡的大瑶铺、金刚头、澄潭江、文家市、杨花一带,历来有“十家九爆”之称。同时来自广东、山西、山东等省客商,纷纷入境采购贩运。于是“浏阳爆竹作坊,咸集于城市,制作日精,声誉远播。邻县醴陵、萍乡的鞭炮亦经浏阳运销,均以浏阳爆竹名之,故世人只知浏阳鞭炮。

同治十一年()浏阳花炮形成了大行业,最高年产已达25万箱。主要品种有平头加花、顿编、牛口、寸金、大炮等5种。到光绪元年(),浏阳鞭炮已大量出口,如“保生东”号经营汕头庄,从港澳转口,运销南洋,“丰绥永”号经营汉口庄,从汉口转运上海出口。外销渠道打开后,洋行开始插手鞭炮贩运,“培德厚”爆庄最先就是通过广州洋行出口,稍后又自设“鼎元和”爆庄于香港,直销南洋,年销售量在一万箱左右。从此鞭炮有了洋庄交易,外地商人也竞相收购,产品一时供不应求,因而出现了专营收购鞭炮的坐庄。

浏阳元记瑞炮庄钱票样票

邻县醴陵生产的鞭炮常由庄客贩往浏阳进行装封成箱,贴上“浏阳鞭炮”商标,再转销外埠。光绪三十年(),长沙开埠,鞭炮出口大增,当年外运达1.09万担,价值7.65万关平两;到年,外运增至4.8万担,价值92.2万关平两,全县从事鞭炮生产的达30余万人,年生产量相当于湘西、湘南所产之总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浏阳做花炮有名的,首推李四美花炮坊。李四美作坊为商人李熙雅所创建,他恢复发展了先祖失传的技艺,初以铁屑磨成末掺入原料,制作焰火“萝卜花”后,又以铁屑和以多种药物,先后制出大叶兰花、大叶菊花、二梅花和连升三级等烟花。年作坊取名为“李四美”,相继制作出地老鼠、天鹅抱蛋、二龙戏珠、滴滴金等玩具型烟花。后又研制出大型组合烟花,燃放时,花木鸟兽和各类人物逐层腾空,蔚为奇观。故当时以“李四美”作坊命名的浏阳烟花闻名遐迩。

“李四美”作坊旧址

30年代浏阳县城有炮庄63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0余家,如永庆祥、谦达利、世吉祥、元和庆、五福长、鼎泰和等,每户有流动资金2-3万银元,湘、汉、沪有联号,获利颇丰。“永庆祥”自年起家,旺年长沙联号销售箱,汉口联号销售箱,上海联号销售箱,年获利5万银元。年,“世吉祥”生产的“鹿竹”牌鞭炮参加芝加哥万国商品博览会,获优等奖。抗日战争前,湘省出口商品,鞭炮仅次于桐油、矿产而居第三位。年浏阳花炮占全国出口花炮的48%。年浏阳花炮销售40万箱,出口达30万箱,占75%。

鞭炮摊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继继保持爆竹的特点外,更着力于发展烟花。由于广泛使用化学火焰着色剂和安全氧化剂,烟花产品日新月异。到年止,浏阳爆竹品种增至50多种,多个规格。按其含药成分,分为黑药炮和白药炮两类。黑药炮内销以加花快引、快寸、电光快引为主,外销有大顿鞭、彩炮、四季红、报喜、雷鸣、礼炮、牡丹红等。白药炮内外均销的有金鹿红、遍地红、花皮炮、啄木鸟、快寸、快引、下抄炮、文武战炮、加大彩炮、千足炮、有胆千足炮、电光炮、地雷炮、双响炮、原子炮、茶炮和雷鸣等大爆竹。其中以金鹿红、雷鸣、花皮炮最受欢迎。近年来又研制出安全彩色闪光香炮、金丝闪光香炮、全红双喜菊花安全炮、紫兰香炮、魔鞭闪光炮、彩色珍珠炮等新品种。香炮燃放时,既熠熠闪光,又香气浓郁,很受消费者欢迎。

传统花炮制作

浏阳花炮真正的繁盛期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年全县有烟花生产企业余家,其中出口花炮厂近40家。40多万人从事烟花生产,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鞭炮业又带动了矿产、造纸、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花炮品种由历史上的几十个,发展到喷花类、旋转类、旋转升空类、火箭类、吐珠类、线香类、小礼花类、造型玩具类、组合烟花类、摩擦炮类等13大类1多个品种。

千多年来,花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礼宾形式,作为密切邻邦关系、传递世界友谊、融洽民族团结的吉祥图腾,曾经在中国外交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世界更多的的人认识了中国和浏阳。

年6月,中华国货展览会上浏阳花炮获一等奖,被评为“中华国货精品”;年应选参加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再一次获得一等奖。

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是浏阳人们献给祖国的生日礼物。

年8月7日,浏阳烟花参赛组代表中国参加了摩纳哥第二十一届国际烟花大赛,在这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长、要求最高的烟花大赛中,浏阳烟花参赛组使用了摩纳哥港口的两个堤岸,用20分钟时间,采用人工点火,先后燃放了24组1多个礼花弹。奇迹一个接一个在空中闪现,耀眼的宫灯、彩响花、旋花飞车等,尤其是将规格各异的枚礼花弹在两堤上,采用4、6、8、15、20发的交叉同步燃放法,在7分钟内准确无误地送上夜空。红霞紫雾、赤树银花,金焰蓝火,碧海星灯……浏阳烟花以其独有的魅力、奇思异想和斑斓亮丽征服了世界,荣获了第二十一届烟花大赛的第一名。当“中国制造”闪亮登堂摩纳哥天幕上空的时候,多种不同的语言欢呼一个共同意义的声音:“中国第一,中国了不起!”

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音乐焰火大赛中,浏阳代表团燃放的焰火赢得金奖。

年3月,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正式授予浏阳市“中国烟花之乡”荣誉称号,“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名至实归。

年8月,“浏阳花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全球花炮行业第一股,翻开了浏阳花炮历史的新篇章。同年10月20日,由达浒出口花炮总厂生产制作的米冷光焰火爆布在第五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开幕式焰火晚会上燃放成功,创世界吉尼斯纪录。

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浏阳花炮”列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4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浏阳花炮”证明商标。5年11月,浏阳金生花炮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准使用“浏阳花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前称为“原产地域保护”)专用标志,致使浏阳花炮企业出口创汇的征途更顺畅。6年9月20日,在第九届西班牙国际烟花节音乐焰火比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金生花炮再次技压群芳,勇夺桂冠。

从年至5年,浏阳连续7次成功举办国际花炮节。两年一届的花炮节为浏阳花炮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市注册登记的花炮企业达家,已成功组建金生、东信、吉腾、河口、福祥、万乐、光远飞鹰、文华山、达浒焰火燃放艺术集团、官渡烟花集团等10家花炮企业集团,直接或间接从事花炮行业的人员30余万人,生产14大类多个品种的产品。5年全市销售花炮万箱,实现销售额37.52亿元,创税6亿元,占全市财*收入的半壁江山。外销已拓展到多个国家或地区,内销产品更是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城市乡村,全市花炮总产值、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40%和60%以上。浏阳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花鞭炮生产基地,保持了世界花炮王国的主导地位。

从香港回归到国庆50周年庆典,从昆明世博会到法兰西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浏阳花炮作为美丽的使者尽情燃放,光焰四射的天梯火炬耸入云霄,万炮齐鸣天流彩,水天乐动锦绣开,浏阳花炮的神话故事,让世界沉醉。

6年5月,浏阳花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按:《长沙民间艺术》年出版大约十年后有学者发现一则史料:陶宗仪辑《说郛》第三十九卷转引[宋]李畋《该闻录》:“李岐邻叟家,为山魈所祟,岐令除夕聚竹数十根于庭,焚之使爆裂有声,至晓乃寂然。”也就是说,宋代人李畋讲述了鞭炮的来历,而花炮业祖师李畋只是民间传说。

1
查看完整版本: 浏阳花炮史略访古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