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佳节,给大家道个副,恭祝条友们节日快乐。
《水浒传》中,一共有三次“闹元宵”,分别是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第66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三次“闹元宵”的场景从“清风镇”、“大名府”和“汴梁城”,可以说级别一次比一次高。
梁山好汉为何特别喜欢在元宵节这天闹事呢?这其中是有玄机的。
元宵节,又明上元节,自汉文帝(前-前)正式确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起,元宵节就开始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各朝对元宵节的节期规定就略见一斑。唐代上元节放灯三天、宋代五天,元代太特殊,不统计,明代更是史无前例的十天,清代同样重视,节期为四-五天。
今日又逢元宵,虽然大家都还在上班。但元宵节在清朝以前,的确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水浒传》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集中在北宋的宋徽宗时期。元宵节在整个北宋期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甚至超过了除夕和春节。在此期间,从皇帝到庶人,普天同庆。宋仁宗就说过:“朕非欲独为观游,此因岁时,与万民同乐耳”。宋徽宗也有“宣和与民同乐”之言。当然,以宋时文化经济的发达,留下的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歌赋更是汗牛充栋。
如屡屡被后世引用为约会佳句的“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就是欧阳修描写的元宵风情。全诗如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中”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就是描写的北宋时期,元宵节的盛况。
还有辛弃疾的名词《青玉案·元夕》,也是描写的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唐代时期的元宵节灯会,宗教味较浓,唐玄宗天宝年间有诏:”重门夜开,以达阳气......朱梁开平中,诏开坊门三夜”。这里“诏开坊门三夜”的说法,是和唐朝执行的”夜晚管理办法“有关。唐代将城市规划成一个个功能不同的”坊“每当夜晚来临,就会击鼓六通,各坊门关闭,名曰“街鼓”。鼓响后,市民将禁止出坊活动。有违反者,为”犯夜“。唐律规定”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罚“。也就是说,闭门鼓响后,开门鼓响前,还在外面游荡的夜不归,要被打二十个板子,除非你有公务在身。
而到了宋代,虽然宋也有类似唐的夜晚管理制度,由于经济水平的上升和宋代君主们普遍的仁和,坊事制度已经被打破,因此,“街鼓”也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至熙宁年间,更是“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金吾”即“金吾卫”,指执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的*队。也就是说,没有了“犯夜”的罪名,金吾卫也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了。
陆游就曾经说过”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陆游是南宋人,那时的人已普遍不知”街鼓“为何物了。由于经济的发展,宋代已经普遍兴起了”夜市“。北宋时”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到南宋杭州,更是“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盛况如斯!
当时为了方便市民的夜生活,甚至专门有代办民间宴会的“四司六局”,“油烛局”就相当于现在市*部门的“路灯管理办”。洋气吧?先进吧?
难怪有人说,宋朝的中国,已经具备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的条件。如果没有那么的历史意外,中国是否能一直领先于世界呢?
所以,想玩穿越的哥们,选择宋代一定没错,至少可以保持夜生活习惯。
宋代夜间经济的发达,也就给了“梁山好汉们”晚上起事的机会。但,这还是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为何他们特别喜欢在元宵节搞大事。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
宋代虽然没有了和唐代一样严苛的”犯夜“惩罚。但,对于人们在夜间的聚集,同样充满警惕。主要是因为宋代终其一朝,就没有历史学家定义的“盛世”一说,除了开朝前三代外,都盗贼横行。民众对于夜晚户外的安全,其实还是有所忌惮的。那时,还出现了类似现在米帝的“私宅不容侵犯”的法令:“诸夜无故如人家者,笞四十......”。比唐代”犯夜笞二十”更厉害。更“登入时主人格杀者,勿论”,也就是说,你夜闯私宅,被主人弄死了,主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当然,令统治者不安的,盗贼只是其一,最最需要警惕的是“夜聚晓散,传习妖教”。王安石制定的“保甲法”,就是兼具了*事训练和日常治安维护的功能。《水浒传》武松杀了西门庆,开始逃亡,为了追捕他“城里闭门三日,家至户到,之一挨查,五家一连,十家一保,那里不去搜寻”,就是对保甲制度的描述。
也就是说,虽然宋代的“夜晚管理办法”废除了坊市制度,但还是相当严密的。好汉们随意活动的空间还是不大。
元宵节就不一样了!
宋代的元宵节可是相当的隆重。从官方到民间,都是热闹非凡。
最有能代表元宵节盛况的两个事物是汴京的“鳌山”和临安的“山棚”。《水浒传》发生的背景主要是宋徽宗年间,汴梁的“山棚”可以说是皇室、贵族与民同乐,挥金如土的代表。从头年的冬至开始,汴京城就遍搭彩棚,彩棚上挂满了龙、凤、虎、狮、花、鸟、鱼、虫等彩灯。到得元宵节,更是满城灯火辉煌。还在山顶扎上文殊、普贤菩萨的巨像,用铰链将水送上山去,储存在巨像掌间的储水柜里,到了时辰,倾倒下来,水流从菩萨的五指间如飞瀑飞流而下,在灯光的渲染下,如梦如幻。
而民间的元宵节一样的多姿多彩。拿文章开头提到的花荣清风寨所处的清风镇,人口不过三五千,却也是:
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而“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里的大名府,元宵是这样的情景:
家家门前扎起灯栅,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骨董玩器之物;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大龙两条,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著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原来这座酒楼,名贯河北,号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楼上楼下,有百十处阁子,终朝鼓乐喧天,每日笙歌聒耳。城中各处宫观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设灯火,庆贺丰年。
这大名府的一众官吏,也想到了梁山好汉可能来犯,但为了面子,不至于“若还今年不放灯时,这厮们细作探知,必然被他耻笑“,所以,该放的灯还是要放,只是也提前调兵遣将,以防万一。
怎奈那”梁山贼人“尽不顾百姓死活,他们派了时迁事先潜入,放了一把大火,引起全城骚乱,这才得手。典型的恐怖分子啊。
至于重头戏”闹汴京“,元宵节的盛况是这样的:
祥云笼凤阙,瑞霭罩龙楼。琉璃瓦砌鸳鸯,龟背帘垂翡翠。正阳门迳通*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浑仪台占算星辰,待漏院班分文武。墙涂椒粉,丝丝绿柳拂飞甍。殿绕拦楯,簇簇紫花迎步辇。恍疑身在蓬莱岛,仿佛神游兜率天。
宋徽宗也与民(妇)同乐,私下溜出宫来私会李师师,各巡铺、*队也放松了警惕,被梁山众人偷袭得手。
有此可见,梁山好汉特别喜欢闹元宵,其实就是抓住了这一时段,人流量极大,官*的防卫难度大,稍有风吹草动,就有民众骚动做掩护,因而容易得手。开个玩笑,是不是和现在的恐怖分子喜欢趁重大节日搞汽车炸弹有些相似?
历史车轮滚滚,又逢华夏盛世。至少我们今晚出去观灯,不用担心人身安全吧。
又逢元宵节,你的家乡有灯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