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此句出自唐寅的《元宵》。元宵有灯却看不见月亮,又如何能让人开心,尽情娱乐,有月却没有花灯,又怎么能算作春宵佳节。最后两句如何合起来看,那就是春宵的银色的月亮应印下,人如美玉,月亮在火红的灯光下,更加的银亮,诱人。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本诗出自唐人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的时刻。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此句出自唐朝崔液的《上元月》里的最后两句在元宵节,每个人家见到月亮都不安静地坐着,各个地方的人听到闹灯的声音都会出去看看。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此句出自唐代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的时刻。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此句出自于唐·崔液的《上元夜》。《上元夜》是唐代诗人崔液创作的的七绝组诗,诗共六首,以本诗最为有名。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这两句写家家户户都去赏月看花灯以至万人空巷的盛景。谁家看见月亮还能闲坐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