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元宵诗,浑然一气,千
TUhjnbcbe - 2023/3/28 18:45: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如果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元宵词的巅峰之作,那么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就应该算是最经典的“元宵诗”,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苏味道字守真,赵州栾城人,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先祖。

他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家、*治家,他从小聪慧,在弱冠之年便高中进士。

我们都知道,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和其敢于直言的性格不无关系。

但是苏味道却不一样,他曾两度跻身相位,就是在武后掌权的那段时期,他都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因为他的明哲保身,处事模棱两可,所以后世都称他为“苏模棱”。

且不论他的人品如何,他的才华却是毋庸置疑的。

他和崔融、李峤、杜审言(杜甫的爷爷)被称为“文章四友”,虽然无法和当时的“初唐四杰”相提并论,但是他们也为后世诗歌的改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这首《正月十五夜》就是苏味道的代表作,极写洛阳元宵节的盛况。

据说他曾凭借这首诗在十五夜的诗文比赛中独占鳌头。

后世对此诗的评价也非常高,“古今元宵诗少,五言好者殆无出此篇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两句总写十五夜的盛况。

那夜到处点缀着灿烂的灯火,折射出的光芒宛如娇艳的花朵。

因为是节日,所以城门各处的铁索也都打开了,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星桥银河。

古代描写元宵灯会的诗句并不少,但是却都没有这两句来得经典,将灯会的辉煌盛况写到了极致,成语“火树银花”也是出自这两句。

而且后来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红楼梦》里的“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多多少少都有这两句的影子,足见有多经典了。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两句继续渲染节日的热闹气氛,写出了车马游人之盛。

车马奔驰在道路上,扬起的灰尘依稀可见;明月当空,照耀着整个城池。

后来清朝的纪晓岚说起这两句时,对其中的“暗”字尤为赞赏,这是为何呢?

其实想想也知道,若是平常的夜里,即使尘土飞扬,想来也是看不清楚的。

但是那夜灯火通明,再加上满月的清光,交相辉映。

每月都有十五夜,但也只有正月的十五夜,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明月的光辉,灯火的灿烂,都在这两句诗中。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这两句诗人写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游伎。

那些游伎都是浓妆艳抹,明媚的面容宛如桃李,她们边走边唱,边唱边舞。

这些歌伎舞伎也许是大官贵族家所圈养的,也许是花钱从歌舞坊雇来助兴的。

她们既是灯会的观赏者,同时也为这灯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原本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已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元宵佳节的盛况,但是诗人却觉得不够,又专门写了歌舞伎,将元宵夜华灯高照、彻夜笙歌的热闹景象推向了顶峰。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两句写的是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之情,他们多么希望这样美好的一夜匆匆而过。

在唐朝原本是有宵禁,“金吾卫”就是统率禁*的官员,而“玉漏”便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这样的彻夜狂欢一年也就一次,所以当时的人才会那般留恋。

全诗色彩秾丽,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古代元宵灯会的盛况,浑然一气,千年来无人能超越。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上最经典的一首元宵诗,浑然一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