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在《京都元夕》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的热闹。元宵节,是时光里的一抹红,映着流光里的一盏灯,人们总感叹时光易老,烛光易熄,最是留不住人间深情。又是一年元宵节,家家户户挂新灯,旧灯不知在何处,是否有人记心间?
元宵节由来
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迎来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者灯节。元宵节并不是中华本土的传统节日,而是与佛教的东传有关。
元宵节的“元”是正月的意思,“宵”是夜晚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正月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记者从北京天文馆了解到,2月6日的凌晨,将出现今年的最小满月,月亮直径约为29′45″。最小满月与最大满月的直径相差14%,据悉最大满月将出现在今年8月份。
元宵节起于东汉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隋唐时期发扬光大。《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到时长安城的人们都会出来赏灯看戏,好不热闹。
元宵节在唐朝时期大为繁荣,唐朝时候佛教大兴,人们会在正月十五这天“燃灯供佛”,于是佛家灯火遍布民间,形成了元宵节张灯的习俗。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元宵节在后续发展中不断完善,目前为止的习俗和活动主要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子、踩高跷、放烟花等,在年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之最
元宵节的诞生与众多中华历史人物有关,汉文帝是将正月十五改为“元宵节”的人,汉明帝是赏花灯的创始人,汉武帝是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田登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贾似道是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袁世凯是把元宵改为“汤圆”的人。除了这些,还有三个“最”之人。
东方朔,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东方朔成全了元宵姑娘,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元宵姑娘离开皇宫,回到了父母亲人的身边,也让长安城里正月十五这天,花灯满街,家家户户吃元宵,是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辛弃疾: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宋朝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元宵节这天,出来观灯的人很多,宝马彩车、灯光回转,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心上人,突然间回头,却发现她站在灯火稀疏的地方望着我,心中的那份痴情终于有了回应。
朱元璋:元宵节里最凶残的人。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关于他与元宵节,就不得不说那个“一则灯谜引发的血案”了。元宵节期间到处火树银花,鱼跃龙舞好不热闹,朱元璋也来逛灯会,却看见一则灯谜,一个女子光着大脚板,怀抱西瓜。有人猜出来是“淮西妇人好大脚”,嘲讽的正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的大脚,朱元璋大怒,心想:布衣百姓的妻子如果被人讥笑还要去和人家打个头破血流,何况自己乃天子至尊。于是命人把整条街的人都抓起来,安了个“怨主谤上,大逆不敬”的罪名,一律处死。当然也有另一个版本说是马皇后劝阻了朱元璋,并没有处死出灯谜的人。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灯谜和灯联了,著名的有“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今天小语也留给大家两个小试身手:
谜语:红嘴绿鹦哥,吃了营养多——打一蔬菜。
对子:忙活吃忙活穿,忙活只为天外天。
有才情的你赶紧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