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泰州儿时回忆那渐行渐远的年味
TUhjnbcbe - 2023/3/23 20:57:00
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121/8612063.html

“早也巴,晚也巴,一巴巴到三十夜,花生蚕豆紧你抓”。小时候盼过年,到了过年就能过上快活的日子。而一年又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年与年之间间隔的时间往往很长,不像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年过去了,马上又一个新的年来到了。

那时到了入冬的时候,家家户户凭计划可以购买一二百斤长杆的大青菜,或者百十来斤萝卜腌制成咸菜或者萝卜干,路面上倒处是各个人家用绳子吊晒的长杆的大青菜或者用凉扁铺晒的萝卜块。看到这一景象,就意味着数九寒冬就要来临了。正如诗人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节在依稀中已经有了盼头。

经过漫长的数九寒冬,迎来了冬至,吃过腊八粥以后,路上的行人走路开始匆忙起来,人们已经掩藏不住紧张、期待和兴奋的神色,年味已经越来越浓了,到了二十数夜时,已经开始了春节倒计时。

到了这个时候,泰州海陵路大林桥至中百一店这条路上全是行人、自行车和三轮车。乡下的人上街,城里的人出门,人们拥挤在一起,将本来就不宽的马路堵塞得水泄不通,人们掀起了购物狂潮,在中百一店、大林商场、天福商场、第一副食品商店等商店铺面里,全是攒动的人头,人们开始疯狂地购物,好像要将一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购物潜力在这几天全部发泄出来。

泰州人有一句俗话,就是“有钱无钱,买件新衣服过年”。过年了,总要将一年节省下来的布票,为家里人添置一身新衣服。乡下人实在太穷,买不起新衣服,也会将旧衣服送到染坊里染一染,冒充新衣服。

那时的衣服一般也没有什么式样,就是中山装,上面两个口袋,下面两个口袋,共计四个口袋,颜色只有蓝的和灰的,全国人民穿得式样几乎都一样。或者买一些布料到裁缝店里制作,这时要约定好在春节前那一天去拿,裁缝店的裁缝这时是最忙的时候。

那时我家里的经济虽然非常拮据,但是我的父母仍然坚持为家里每人春节置一身新衣服。新衣服置好后是不能穿的,必须等到初一早上才换一身新衣服。

为了过好节,准备的内容是很多的。北方人过年吃饺子,我们这里的人过年是吃包子。年前蒸包子是一大内容。蒸包子前,家里要准备好包子馅,包子馅一般是萝卜丝馅、菜馅和豆沙糖馅,为了好吃,菜馅包子里面还掺入肉钉。准备好包子馅后,再拿到饭店里排队让厨师加工,或者自己在家里糊面蒸包子。蒸包子可以说得上是一项工程,加工准备包子馅,一家老小要忙几天。

到了二十四夜,有的家庭还要祭祀灶王爷,让他上天言好事。春节前几天要烧纸给家里的亡人,吃糯米粉制成的年饼,称为提年。大家都紧张地沉浸在迎接春节这个大年的浓郁的氛围之中,尽其所能为家里配齐各种物资,东西在这段时间里也格外紧俏。人们说:腊月里的*土贵三分。似乎这个念头就代表着今后生活的一切。

家家户户还忙碌着炒花生、蚕豆。炒花生、蚕豆是用*沙伴着花生、蚕豆在铁锅里用铁铲子来回炒动,用*沙烫熟花生、蚕豆,防止花生、蚕豆变焦。家家户户那起伏不已的铁铲碰动铁锅的金属声宣示着新年即将到来。

儿童们也更加兴奋,天天在念叨着日期间,今天是二十四夜了,明天是二十五夜了,还有几天就过年了。

*府部门也发放一些平时难得供应的各类物资的券票,诸如香烟券(详细规定了一户大前门香烟几包、大运河香烟几包、飞马香烟几包等等)、豆腐券、百叶券、肉券、鱼券、糖券等等五花八门的券票,供人们春节前采购。

到了二十七、八夜,街上已经依稀地听到了鞭炮声。到了二十九夜的时候,街上行人骤然减少,人们要么回乡下或者外地去过年,或者在家里忙着准备大年除夕晚上的大餐。

到了三十晚上,俗称守岁,正式进入了过年。白天人们在家门口贴上喜庆的春联,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开始饮酒喝茶,开始吃这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饭。

从这时开始就必须说吉祥的话,不能说晦气的话。有的人家里为了防止小孩不慎说了不吉利的话,在家里还贴上写着不忌大人小孩言的红纸条。年夜饭所上的菜中必有鱼,取其年年有余的谐音,鱼这道菜一般是不动的,要余下来。

吃过年夜饭以后,人们就开始放鞭炮。三十晚上的鞭炮声从天一黑就开始响起,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一般从晚上七点多钟响起,要持续到夜里一二点钟,空气中飘着浓浓的硫磺味。

吃年夜饭的时候,长辈开始给晚辈分发过年的红包,说一些吉祥鼓励的话语。改革开放以后,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娱晚会也逐渐成了大年除夕的一项必经内容。

有的人为了讨个好兆头,夜里十二点要到光孝寺敬头香,好几年光孝寺三十晚上、大年初一都是人山人海。

到了大年初一早上,这是万象更新的第一天,首先是穿上新衣服,梳洗打扮、穿戴整齐后先是向家里的长辈拜年,然后要吃圆子、红枣汤、包子等几道茶点,碗里的红枣不要全部吃尽,要余起来,以后慢慢吃。

吃过早饭以后,就开始敬香放鞭炮,鞭炮声会持续一天。到了上午,人们就穿着新衣服,到长辈、老师、领导、朋友家拜年,街上到处可以看到穿着各式新衣服的红男绿女,到处是卖五颜六色的汽球的人。

过年的时候,大概肚子里有了油水的缘故吧,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贪吃,俗称“年饱”。春节的这几天,人们都生活在轻松愉快的幸福之中。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春节这几天过得好,一年就会过得好。

大年初五是财神节,大年初四夜里十一点多钟就开始响起了暴风骤雨般的鞭炮声,直到初五上午,俗称为“抢财神”。这一天寄托了人们对发财致富的渴望。

到了十三、十四、十五,又到了上灯节、元宵节,孩子们点着各式各样的纸灯笼,晚上在大街小巷游荡。元宵节要吃圆子。元宵节后十七、十八是落灯节,要吃面条。

总之,整个正月里人们都笼罩在春节的喜庆的氛围中。

乡里过年的年味更浓,过年期间,孩子们挨家挨户去拜年,收取红包。大队部、公社还编排很多戏剧,逐天在大队操场上演出,这个时候,操场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老婆婆们坐在台下,就开始指着戏台上男女演员评头论足,说这是张二家的丫头,那是李三家的小伙,哪家姑娘可以配哪家小伙。媒人的工作就此开始了。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每天都过着有鱼有肉的生活,同时由于环境的因素,开始禁放鞭炮,春节过年的年味也渐渐地越来越淡,除了放假以外,人们觉得与平常的日子没有过多的区别。过去那浓郁的过年气氛再也寻觅不到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泰州儿时回忆那渐行渐远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