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在整个春节期间,论受重视程度的话,除了大年三十,就当属元宵节了。只有元宵节结束了,才能真正意义上算过完了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写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满城灯火的热闹景象。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夕、灯节,之所以会被定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因为正月十五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而古代“夜”称之为“宵”,故而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在汉魏之后就已经成为了全国欢庆的民俗节日,传承至今流传下来各种各样的元宵节传统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牢记“1吃4做2忌”,老传统别丢,牛年越过越顺!
吃元宵
元宵与汤圆,不少人容易混淆二者,甚至觉得元宵和汤圆就是同一种传统食物。其实并非如此,元宵和汤圆有着本质区别,元宵的做法以“摇滚”成球状,而汤圆的做法以“包搓”成球状。元宵以甜口为主,馅料偏硬,汤圆以咸甜荤素选择丰富,馅料偏软。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南汤圆,北元宵”体现了南北文化对元宵节传统食物的不同定义。不管怎么说,元宵节统称为“吃元宵”!元宵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炸着吃。对于上班族来说,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元宵基本不可能,因为早就已经重返岗位了。不过即便如此,也要记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元宵”。
元宵节要做的4件事
1、赏花灯
在我的印象中,每年的元宵节在特定的一个场所会被布置上满目琳琅的花灯,大家会相约前往赏花灯。天上繁星万点,地上火树银花的热闹景象,想想就很美妙,不去凑凑热闹岂不可惜?
2、猜灯谜
灯谜也叫文虎,就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在花灯上贴上一个写有谜语的纸条,供前去赏花灯的游客们猜谜底。元宵节猜灯谜的传统习俗已经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灯谜既为元宵节增添了乐趣,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舞龙灯
舞龙灯,在国内不少地区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在古代,龙为吉祥尊贵的象征!在元宵节之前,舞龙灯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在农村,龙灯舞到谁家,主人就需要出门放鞭炮迎接,还会附上一个红包讨个好彩头。在城里,元宵节时常会看见龙灯队伍沿着街边门店挨个儿耍过去。试想,要是能够参与舞龙灯队伍中,应该会很有趣吧?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坊间还流传着一项“走百病”的传统习俗。目的是为了寄予祛病延年的美好愿景!走百病也叫游百病、走三桥。参与者多数为妇女,元宵节当天夜晚,一人手持“香火”作为向导,多人结伴同行走郊外、过桥、走墙边等地方,为的就是驱病除灾。很显然,在现如今看来属实有些荒唐,不过传统习俗不能丢,寓意牛年越过越顺的心愿无可厚非。
元宵节忌做2件事
1、忌杀生
作为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整个春节正月期间的传统习俗颇多,比如说初一不扫尘,初二回娘家拜年,初三“老鼠娶亲”不拜年,初四迎灶神,初五接财神等,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有着“忌杀生”的传统习俗。打比方,家里进耗子,本着不蹙眉头的习俗,将耗子赶走就行了,切不可杀生。这里说的“忌杀生”是禁止没有必要的杀生。
2、忌看医生
正月十五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很多人都觉得在春节期间生病看医生是一件很晦气的事,而且过年的最后一天,如非必要就不要因为小风小寒等小问题去看医生,破坏过年的好气氛不说,也有着开年不顺的说法。其实这点大多数人并不表示认同,生病是生理反应,人难受了看医生很正常,耽误了可就不好了。反观,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够迎接新的一年,越过越顺!
正月十五元宵节,牢记“1吃4做2忌”,老传统别丢,牛年越过越顺!元宵节咱们的传统习俗颇多,暂且不论所有习俗的对错,传承至今自有它存在的意义。只要不损害他人及自身利益和健康的情况下,老传统还是别丢的好,毕竟每个人都只是想讨个彩头,想要日子越过越顺而已!
免责声明:内容为润心食忆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