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在中国,没有任何一种美食,像饺子那样被赋予了众多含义,以至于在国外华人中,饺子甚至成了图腾一样。
我喜欢吃饺子也会包一手漂亮的饺子。我包的饺子北方长相,不同于扬州风格。工作以后,单位北方人多,吃饺子是一种常态,食堂常常在周末包饺子,找单身去帮厨。由此我学会了调馅擀面皮和包饺子。
夏日豇豆馅
扬州的饺子,后背有皱褶。有一种说法,无意包出来的皱褶,能预示以后儿孙多少。我却不相信,因为多少个皱褶取决于学习时老师的样板。而学会了一种后,大体不会改变。像我,也会包扬州的款,速度远远比不上北方样式。习惯使然。再说,独生子女*策那么多年,有一百个皱褶又如何?
吃饺子,要的是一口气。刚刚出锅的饺子最好看好吃,圆鼓鼓地热气充盈其中。一旦那口气泄了,鲜香的口感便减了一半。
以前扬州人很少吃饺子。我记忆中吃饺子的次数屈指可数。扬州人的年,与汤圆有关。大年初一,早餐是圆子面。初五,早餐是圆子面。正月十三,上灯圆子,十五的元宵节,更是少不了圆子这个主咖。整个过年期间,没有饺子的身影。正月十八,吃面条。上灯圆子落灯面,与饺子无关。
扬州不是小麦面粉为主食的地区,里下河的主产与我们的食性都是大米。扬州人不会做面食吗?非也。扬州的包子早已经漂洋过海,散发到世界各地。从过年吃包子“蒸蒸日上”发吉兆,到成为一种包子文化,扬州已经将一团柔弱的面,揉出了花一般的相貌。不同馅心不同的褶子花样,是区别也是艺术,挑逗着食客的味蕾。
鼓鼓的饺子
扬州人也吃饺子,不过不是过年期间。扬州饺子长得花样百出,做法也是别出心裁。锅贴,将饺子放进平底锅,一圈圈码好,像一盆盛开的花。加入浓香的油,小火慢烤,中间什么时候转转改变位置,什么时候加点水激发出香气,什么时候开锅盖散散味道等,每一道工序都是技术和艺术的交合。
锅贴,顾名思义,饺子和锅紧密贴合在一起,共同接受火的考验。煎好的锅贴,犹如花儿成熟,颜色由白色转变成金*,带了一点点底上的焦色,像花的蕊。这是煎饺。比他处的煎饺好吃,多了香脆的口感。
相比锅贴,蒸饺多了灵气。虽然从外形上看,蒸饺身高体健,像丰硕的美人。蒸饺的褶子有的在边上,有的在中间,各有特色。据说日本有一种“人体盛”饮食方式。我常常会对着蒸饺想,玉体横呈的美人,是不是就像蒸饺的模样?假如在蒸饺的每一个褶子里放点美味,吃起来是不是别一番滋味?
水晶蒸饺
扬州蒸饺,早年以冶春笋丁蒸饺最有名气。竹笋中和了肉的油腻,增加了爽滑的舌尖体验。现在每个上档次的早餐点,蒸饺均可圈可点。吃蒸饺个人以为最重要的在于时机的掌握。热气腾腾的笼屉端上桌,打开笼屉盖子,一只只蒸饺春睡未醒,闪着诱人的光泽。
一定要有这时起那时快的劲头,夹起来赶紧品尝。一口包含汤汁、馅心和饺皮的蒸饺被咬进口中,别提多美了。有人喜欢吃的时候加醋。我不喜欢。我喜欢正宗原味,不增加额外任何调料。增减一点点,都是破坏。破坏了大厨的精心调味和蒸饺从面粉到成品所有的经历。揉搓揣擀的过程,和着馅心多种材料集合与交融后散发出的独有味道,是一只蒸饺蒸好上桌后的“这一个”。一样的原材料,在不同的店家,有不一样的吃口。
在中国,从没有哪一种食品,像饺子这样具有独特的地位。除夕夜一家人团团坐着包饺子的场景,可能是最中国的年味儿。尤其在北方。如今丰衣足食,吃饺子不是事儿。但是逢年过节,北方人如果不包一盖帘饺子,这个年节便有巨大缺陷了。看看岳云鹏的日常,一年晒了多少次吃饺子?
馄饨,饺子的另种形式
这些年,我也常常包饺子。无菜不可入馅。夏天的冬瓜冬天的白菜,最便宜不过,像模像样来一顿饺子,买点面粉。想偷懒,买点饺皮亦可。吃饺子从当年以为的费事变成了最省事的主食。吃好后来一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做菜的程序省略了。经济实惠好吃。
其实,饺子可能是我们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了。现代的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又名“娇耳”。根据考古证明,至少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有关饺子的来源,是东汉医圣张仲景为救民于瘟疫,将药物放进馅中药食兼用的发明。其实,一盘饺子荤素结合,包含了人体需要的大多数营养要素,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传统美食。尤其在北方,“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可见一斑。
饺子有馄饨、扁食等不同称呼。唐代以后,饺子馄饨被区别开来。蒸饺煎饺等更多形式被发明出来。
饺子上桌了
马上过年,我准备了小茴香与荠菜为馅。除夕夜,一边看电视一边包饺子,且当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