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爱奇艺会员vip账号密码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民间以“过年”(春节)为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举行最隆重的节庆活动。“过年”从“祭灶”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民间认为灶王爷司监督百姓善恶,保佑百姓平安之职,每年回天宮“述职”一次,来去各家均要祭拜,俗称“祭灶”。祭灶分送灶和接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晚为送灶日。旧时做官人家都在二十三日送灶,一般人家都在二十四日送灶,有“官三民四”之说。过去,做雇工的也要过了祭灶才拿到工钱回家过年。
送灶日的晚上,各家贴印有灶王爷画像的“灶马”,烙糖饼(俗称“祭处饼”),在灶台上放供品,燃烛烧香,为灶王爷送“灶马”,祈祷灶王爷上天“述职”时多说好话,送灶人一边烧香一边口念请灶老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过灶才可以吃祭灶饼,民间有“为块祭灶饼熬烂了眼”之说。祭灶只由男人进行,有“女不祭灶”之俗。
接灶都在三十晚上子夜之前进行,接灶较简单。现民间仍有过祭灶、烙灶饼之俗。送灶、接灶礼仪已淡化。
祭灶过后,各家就开始写春联(俗称“对子”),街头也开始有人卖春联。
民间在接近岁末的几天里进行大扫除,谓之“扫尘”。除夕夜里十二点钟之前,一定要把室内外再打扫干净,将旧衣裤换下收好,以求新的一年万象更新。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的二十九日)称“三十晚”“年三十”,有中午全家人欢聚吃“团圆饭”之俗。饭时按长幼入座,晚辈向长辈敬酒,并说孝敬之话;长辈则对子孙说祝愿之话,共享天伦之乐。午饭后贴对联。
旧时,各家要做“聚宝盆”,即在一盆米饭上插上松枝,松枝上系些染红的花生、白果,盆中加红枣,祈求来年发财;晚间“接灶”(迎接灶神回人间)后,全家人围火盆烤“元宝火”,叙家常,俗称”守岁”;夜近12点时,要把地上花生壳、瓜子壳等扫到门后,叫“隔年尘”。要在锅、磨、碓、缸等物上放上两棵葱和一点豆腐或糕之类。俗称”压锅”“压磨”,以示其一年到头空不着,有饭吃。将剪刀和针、锥子之类收藏好。同时,在孩子床头放上糕和钱(俗称“压岁钱”),并嘱咐孩子第二早醒来先吃糕后说话,俗称“开口糕”,以防孩子第二早醒来一开口说些不吉利的话。夜间12点整,发“五更纸”,烧“天地皮”,燃放鞭炮,辞旧迎新。
现时,三十晚烤“元宝火”之俗,己为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边看边包“弯弯顺”(水饺)、“元宝”(元宵)所取代。余俗照旧。
民间盛行农历正月初一早晨吃过“元宝”相互拜年之俗。先到本族长辈家去磕头贺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磕头钱”)。再到亲友家拜年,互祝“新年发财”“万事如意”。各家要在桌上摆“传盒”,盒内放糕点糖果之类,以招待前来拜年的人,俗称“装彩”“抓元宝”。
现时,初一早上吃过元宵拜年、访友,相互祝贺新年好之俗仍盛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兴电话拜年或用手机发短信拜年。
旧时,民间谓正月初五为财神日,这天,各家要请财神,敬财神。中午吃面条,俗称吃“财神面”。商店多选此日敬财神,开门营业,以图吉利。今此俗仍兴。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天民间有早上吃元宵,中午吃水饺,夜晚玩龙灯闹元宵之俗。正月十五还为花果山三元宫庙会,旧时,每逢此日,海属四乡八镇,以至淮安、宝应一带皆有大批香客和各路烧香会,前来朝山进香。
晚上,城乡都闹花灯。
现时,吃元宵、闹花市之俗仍盛行。20世纪80年代起,*府部门多在此日举办灯会或放烟花、玩龙灯。“炒虫子”之俗,久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