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原来有这么多女性的节日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nb.ifeng.com/a/20190918/7727689_0.shtml

每年的3月8日,

都是专门属于妇女的节日。

很多人以为,

专属女性的节日只有现代社会才有,

其实并非如此。

在中国古代,

一年当中也有不少以女性为主的节日。

这类节日,

大多没有“妇女节”之名,

却有“妇女节”之实。

有些是全体女性都可参与,

有些专属已婚妇女,

还有一种是女生的“专利”。

此外,跟现在的“妇女节”有所不同的是,我国古代的“妇女节”多与某个特定的女神有关。

南宋李嵩《观灯图》

第一位女神是女娲。

由女娲主导的“妇女节”是“人日”及“上巳节”。

“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可以把人日看成是我国最原始的“妇女节”或“母亲节”。

人日的主角是已婚女性。

在人日这天,她们“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华胜”,就是古代妇人头上佩戴的花形首饰。

“上巳节”在汉代之前就有,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原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节,魏晋后将该节日定在三月初三日,故“上巳节”又名“三月三”。

上巳节的主题是“祓禊”,即手执兰草到水滨洗濯身体,是一种集体活动。后又增加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春游等。表面上看,似乎与“妇女节”没什么关联。

但自先秦开始,每逢上已节,青年男女便到水边约会,献花定情。

有学者认为,这个节日极有可能源于先民对摄合婚姻之神——高禖(即媒神)的崇拜,而高禖正是造人的女娲。

祭祀媒神多在仲春二月。《吕氏春秋·仲春纪》云:“是月也,……以太牢祀于高禖,后妃率九嫔御。”

民间的上巳节,也拜祭媒神,未婚女子向媒神求婚姻美满,妇女则祈孕得子。

因此上巳节也可看成是古代的“妇女节”或“情人节”,已婚未婚均可参与。

明郑之藩《乞巧图》

第二位女神是太阴娘娘。

由太阴娘娘主导的“妇女节”是元宵节及中秋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个节日有两大习俗:吃汤圆和赏灯。

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赏灯有祈子添丁之意。这两大习俗不管来源如何,都与月亮崇拜有关。

月亮古称“太阴”,故月亮之神称为“太阴娘娘”,又叫“月神”“月姑”“月宫娘娘”等。古代男女热恋时,最浪漫的时刻就是在月下盟誓定情,拜月祈祷。

“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毫无疑问,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也可视为古代的“妇女节”之一。

现代人过中秋节,主题是赏月庆团圆。但在古代,还有一项重要活动——祭拜月神“太阴娘娘”。

中秋祭月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种风俗影响到民间,便变成了家庭式的赏月和拜月。

拜月的方式很多,当月亮升起后,妇女先拜,儿童次拜,男子则不拜,故谚语云:“男不拜月。”

男不拜月,是因“太阴娘娘”是主管女性之神。从这种意义上讲,中秋节又是妇女的节日。

明唐寅《红叶题诗仕女图》

第三位女神是织女。

与她有关的“妇女节”是七夕节。

七夕节,人称“鹊桥会”,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牵牛和织女原来都是天上的星宿,古人将其拟人化,称织女是天帝之孙,“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七夕节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以向织女“乞巧”为主,故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姐节”等。这个节日,虽然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妇女节”,却是古代最有特色的女性节日之一。

古代其他与女性有关的节日,还有春社日、端午节、六月六、秋社日、重阳节等。每逢这几个节日,“人家妇女皆归外家”,古称“归宁”。

清姚文翰《七夕图轴》

我国古代竟有这么多女性节日,

你是不是没想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钟葵(翻拍)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戴雨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