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的老宅子住着退休教师舒成勋一家。年某天,老人家在家里打扫卫生挪凳子的时候,不小心将墙皮磕破。随着一层干灰从上面掉了下来。他发现里面隐藏着用毛笔书写的字迹!好奇心促使老人不断剥离其他墙壁,看到上面的字迹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
其中舒成勋看到了这一副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而这内容和曹雪芹友人鄂比生前所赠给曹雪芹的一样;而后,又发现一个书箱上写着曹雪芹的名字,和照壁上的字迹一样,不禁让他产生联想。
他曾听闻这里是清代文人墨客居住的地方,曹雪芹也曾经在满清正白旗*营居住过,那这些字迹会不会跟他有关系?舒成勋始终不想放弃寻找。
后来找到我国最资深的文检专家孔祥泽,曾经临摹过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孔先生在对墙壁诗词的字体和书箱上的字体以及临摹的曹雪芹字体进行反反复复对比之后,确认了这些都是曹雪芹一人所写。
各方面证据都说明香山正白旗39号老宅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当年居住过的地方,于是,也不管真假,也有人也在此建造了一个小型的纪念馆,将发现的一些证据和《红楼梦》的作品陈列于此,供后人参观纪念。
其他几处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纪念馆,在我国共有三处,分别与曹雪芹身世密切相关的三个地方有关。其中,辽阳公认是曹雪芹的祖籍,位于辽阳老城东吴公馆的院内,所以这里建有其纪念馆,合情合理;第二处在南京的乌龙潭公园里,童年曹雪芹在南京生活,其家族也在南京当江宁织造的官职半个多世纪,因此纪念馆设在南京也合情合理的;第三处曹雪芹纪念馆则位于北京,确切位置在现在海淀区四季青乡的正白旗村,据说曹雪芹晚年生活在此处,还葬身附近,因此在这建造了纪念馆以此凭吊纪念。
纪念馆不同于故居,故居是指其居住过的地方,故居的建造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曾经在此生活过,而纪念馆则是一处再造场所,只供后人纪念所用。
品读作品看文化底蕴
曹雪芹父亲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楝亭诗钞》、《楝亭词钞》等。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从曹雪芹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红楼梦》里人数众多,人物性格又独特鲜明。你就会感受到《红楼梦》之于曹雪芹,简直不是他的作品,仿佛是他的生命本身。
在第二十三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吃过饭,大家来到芦雪庭,大家一边烧鹿肉吃,一边作诗。墙上贴的诗题是:“‘即景联句’,五言排律一首。”凤姐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不过是五个字的,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凤姐“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一夜的北风,我这句就是‘一夜北风紧’。使不得使不得,我就不管了。”下面大家便按次序往下联。
李纨说: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香菱说: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探春说:无心饰萎苗。价高村酿熟,
李纨说:年稔府梁绕。葭动灰飞管,
李纹: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
岫烟说:冻浦不生潮。易挂疏柳枝,
湘云说: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
宝琴说: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
黛玉说:香粘壁上蕉,斜风仍故故。
宝玉说: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
宝钗说: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
一轮联完了,后来变成湘云黛玉宝琴三人抢着联句子,湘云联最多,宝玉联最少,大家罚他冒雪去折梅花。等宝玉折了梅花回来,大家又以梅花为题做了好几首诗。贾母来了说:“你们在玩什么?”众人说:“作诗呢。”贾母说:“你们作诗,还不如做些灯谜,大家正月里好玩。”众人答应。说笑了一会儿,贾母便说,要她把大观画出来,到年底就该画完了吧。”众人笑道:“哪有这么快?只怕要画到明年端午节”贾母说:“这还得了!竟然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说着,贾母带着大家到惜春那里去看画了。
联诗,做灯谜,看大观画,小惩罚是折梅花,场地是芦雪亭,吃的是烧鹿肉。就是说人间所有花前月下、良辰美景的文艺都在此处也不为过吧。曹雪芹在同一时间与空间,塑造那么多个性鲜明的才子佳人,对不同人物的姿态、语气、服饰等的各种细节描写,还有谈诗作对时对不同素养的人的把握,使他们具有既独特又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都十分考验作者的文笔,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水平。
从作品人物看曹家境况
成年之后,曹雪芹的生活能典当的旧物大概也已典尽,繁华富贵已尘埃落定。这一落千丈的生活状况,必然会利用作品反映出来。
曹雪芹的晚年生活,贫困潦倒。曹雪芹家经过抄没,珍玩古董家具器物大都入官了。不过,刘姥姥一句话说得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就写了典当之事,那天宝钗看见岫烟穿得单薄,就问她,天气还很冷,怎么倒全换了夹衣?岫烟只好回答因为缺钱,就把棉衣服"当了几吊钱盘缠"。
生活所迫的曹雪芹也需要寻得生计。据载他当街卖过字画,做过小买卖,他嗜酒懂酒,也开过小酒馆。他的好友敦诚的《寄怀曹雪芹》诗中有一句:"扬州旧梦久已觉,且著临邛犊鼻恽","临邛犊鼻恽"是汉代大词赋家司马相如的典故,说的是成都富家女卓文君,钦慕司马相如的才学人品,和他私奔。后两人生活不下去回到临邛去开酒馆为生,文君当垆,相如穿牛鼻裙洗涤酒器。敦诚用这个典故,暗示曹雪芹开过村野小酒铺来维持生活。
曹雪芹在万般无奈下,"落魄无衣食,寄食亲友家"。这也很可能是曹雪芹中年以后最辛酸的一段人生经历。他也许把这种生活体现在了刘姥姥求生上,也可能体现在了黛玉在这里的寄人篱下。
比如: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那个冬天,一天冷似一天了,家里老老少少几口人的冬衣还没着落,眼看着锅也快揭不开了。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刘姥姥没忘记这层关系。这时,刘姥姥就利用这种关系到贾府去求得钱财。寥寥几笔,曹雪芹描写一个乡下人老妇人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把自己的身段放得低到尘埃里,那种把求人忍辱心理与卑恭讨好神情,刻划的入骨三分。能体会到如果一个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她来到大观园看到贾府中宝物无数,刘姥姥口中念佛无数,凤姐给她插了一头的花取笑她,刘姥姥却表现的很高兴:“我这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日这样体面起来。今日老风流才好。”
她一会儿夸惜春好看又会画画,是个神仙下凡;一会儿夸人家的纱窗比自己的衣服料子还好;吃饭时为了逗大家开心,故意扮丑,因此就有了那句经典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刘姥姥看似粗俗没文化,然而却十分通人情世故,她尽量把高光都给了别人,坦然承认别人的优秀,让别人开心。也许平时大家都在互相比优秀,都不想输给别人。觉得大家都没差,有求于别人时忽然间就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秀,说别人好话。
而刘姥姥并不是纯粹的索取之人,她接受了凤姐的接济,刘姥姥感激在心,在度过艰难后,主动送上自己最好的东西,第一批新鲜瓜果。凤姐的女儿体弱多病,刘姥姥更是知无不言,又是拜花神,又是取名字,正好迎合了凤姐的心思,说:“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经历的多”。
面对富有的贾府,刘姥姥没有生出一丝一毫的妒忌,反而尽自己所能,把欢喜和体面带给众人,把生活经验传授于凤姐。而等贾府没落时,刘姥姥闻讯大哭一场,又冒着风险赶去贾府,救巧姐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体现了刘姥姥善良的一面。
脂砚斋写下批语说:"开口告人难"。试想,曹雪芹笔下一乡下老太太求人还需要这样忍辱、讨好,何况曹雪芹呢?一个出生在显赫富贵家庭的人,一个被教育人人平等有尊严的人,如今也去向权势者、富家儿乞食是不是内心要忍受很大的折磨。曹雪芹是真有过为解决生计而难堪过,包蕴着曹雪芹的伤痛。
曹雪芹晚年生活,几乎尝遍生活的所有辛酸。可就是生活困难,他对现实人生依然有所执着,并把执着用在了著书《红楼梦》的写作上。
曹雪芹为什么被抄家
曾经在南京城辉煌六十多年的曹家,被抄家的原因,研究红学的人们也是有很多说法。
刘心武先生是《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他的央视讲坛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这样说,雍正六年,查出了曹雪芹的父亲曹替雍正的*敌塞思黑藏匿了他家的一对‘本身连座五尺六寸’的金狮子。金狮子又是一种标志着夺权野心的东西,因此曹家被抄家。
塞思黑,是指允禟,康熙第九子。塞思黑在满语中意为讨厌*。胤禟自幼好学嗜读,善于交友,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义,但因其是其他皇子的支持者,而被雍正忌恨。而曹雪芹父亲曹替雍正的*敌藏东西,那雍正怎么能放过他呢?
刘先生还觉得藏匿的也可能不是财产,而是个大活人,即塞思黑的女儿,——秦可卿。
其实无论是因为藏了金狮子还是藏了活人秦可卿,都是刘心武先生的一种想象与猜测。假如刘心武先生的结论代表了曹家被抄家的“*治原因说”,周汝昌先生也是走“*治原因说”,在他的《红楼小讲》中提到:康熙帝的诸位皇子早有皇位之争,最后老四胤禛以阴谋手段成为雍正帝。他登基后果断清除对自己*权有威胁的*派,包括皇室骨肉手足、康熙的亲任、内务府知情的包衣,最后连帮助他谋位的功臣也不放过。而因曹家与他的*敌有关系,所以必须抄家。皇室的储位之争历来都很残酷血腥,如果雍正为了实现统治可能解决对自己可能有妨碍的人,这种猜想很符合人性的逻辑。
“经济原因说”更为大家所接受。就是说曹家任职六十多年间,在江宁织造这个职差上造成了多万两的亏空,曹家经济的巨大亏空是曹家被抄的主要原因。而曹家的亏欠主要是在曹雪芹祖父曹寅任上积累的。曹寅在任时四次接驾康熙,每次排场奢华无比。他们不断修、扩建行宫、花园,为方便皇帝的游船出入甚至开挖河道,花费远超自己家的承受能力。康熙帝一生六次南巡,五次都住在曹家,曹家从不敢怠慢。
手中的钱不够用,当时掌握财*大权的户部又不报销,因此挪用公款造成了巨额的亏空。对曹家来说更是与身家性命相关了。但是只要康熙在,就算有大臣嫉妒,上奏康熙曹家亏空过大,康熙也能帮曹家说话,罩着一家平安。因此他们在康熙皇帝的保护下,活得十分奢侈,但是等康熙过世,雍正即位后,曹家就很难逃被抄家的厄运了。
雍正即位后,发现国库空虚,贪官污吏横行。雍正为整治贪官污吏,让很多皇亲国戚都被查抄,曹家也在劫难逃。而且九子夺嫡的时候曹家支持的是别的皇子,雍正又能轻易放过他们吗,也很有可能想秋后算账。好在雍正还是保留了他们在北京的住宅和奴仆,这才使得他们有个安身之所,这也是《红楼梦》的创作背景。这属于“*治经济因素结合说”。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曹家被抄这个事件中,有一个人被写深深的丑了,那就是雍正。那他到底是不是个坏人?
朱家溍先生早在故宫博物馆成立之初即被聘为专门委员。是著名的清史专家。他在著作《故宫退食录》中写道:“例如文学史上,《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不少研究他家世的论著,把曹家被抄,说成是雍正和几个兄弟争夺皇位有关,把问题的性质无限上纲上线,已经到非历史真面目了。但问题的性质果真如此吗?如果对清代历史有整体理解,首先知道当时雍正是整理全国财*,清理各项官款的亏欠,不是什么专门惩办曹家。根据内务府档案记录,雍正先是派李煦替曹家清理欠款,用意是因为李煦和曹家是亲戚,可以设法为曹家弥补。不料李煦反而在江宁织造侵吞一笔款,因而遭到重遣。”就是说曹家的大量亏空作为新上任的皇帝根本不能坐视不理,但是雍正也有想对曹家尽一些照顾,不然曹雪芹晚年应该连写红楼梦的地方也没有。
但是所谓内务府档案也可能是写了有利于皇帝的一些话。历史毕竟是胜利者书写的。
朱先生认为雍正是早已看清曹家后辈都是没有什么可用人才,如果听之任之亏空,只能越来越糟,不如给他一个抄家结束此案,相当于近现代由法院判决宣告破产,债务人反而轻松。雍正对于曹家还在北京留了一处住宅,在内务府也留了一个主事,对于曹家还是相当照顾的。
朱家溍先生对曹家被抄原因的解析,回答了以前很多红学学者对雍正形象感到矛盾的地方。第一,曹家对康熙皇帝有恩,雍正作为康熙的正统接班人没有理由对曹家兴师问罪(朱先生说,根据清代宫廷传位制度,民间传说中关于雍正篡改诏书夺位的说法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而雍正查抄曹雪芹家族,是既执行了当时自己制定的反腐倡廉的经济*策,又帮助曹家后代摆脱了根本无法归还的积欠债务,一石二鸟,非常巧妙。第二,根据现存档案记载看,曹家被抄没后,其家族和亲友,不仅没有受到牵,曹的堂伯父、堂兄还有了升迁,堂兄曹颀更是几次得到雍正帝赐予的御笔“福”字,恩宠有增无减。而在此之前,专家学者对雍正的印象非常不好。而雍正其本人究竟如何?我们其实并不可知,也可能对没有造反意图的人并不打算赶尽杀绝。
从作品人物看被抄家前后描写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就是元宵节。高晓松提到红楼梦是拿元宵节一个非常大的隐喻,整个贾府里最盛大的那一天,就是贾府里最美好回忆的一天,就是元妃省亲的元宵节这一天。整个贾府张灯结彩大家猜灯谜啊,联诗作句啊等等,全部聚齐,那是贾母最高兴的一天,儿孙满堂最美好;
而作为对比的第二个元宵节就是红楼梦差不多到结尾了,然后也是摆了宴,但是也是没人来。大家都有各种各样原因,有的人说恨王熙凤,有人说我们家没钱,不想来丢人。穷亲戚不想来,总而言之,就是第二年元宵节,那个寓意在那,就是说衰弱了。实际生活中,曹雪芹他们家,就是元宵节之后被抄的家,盛极而衰。
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小时候老爸单位好,过节,成绩好,妈妈也觉得有面子有话说。大家都总是热热闹闹的,可是后来长大也没有发展的特别好,过节时距离远点的都没什么来往的必要。当进入好单位的时候,有的家人约着一起聚餐,离开了他们心中的好单位,有些人就没必要联络了。而有些来了的家人,喜欢显摆自己,说话也让人不快,不如不见。
就如古宅墙上那句:“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为什么是曹雪芹?
《红楼梦》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学和美学的巅峰之作,但是,这个殊荣为什么落到了曹雪芹头上?
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中,红学家们早已经为我们缕出了一条线索,这意味着,曹雪芹对人生和人世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大彻大悟。而这种彻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根据历史的普遍规律,历来贫寒之家,很难产生大文豪。因为贫困之人,忙于谋生,能够实现温饱已经不错了,哪还有什么心思去读书、欣赏、创作?虽然他们对生活或许有着不一样感悟,但是很难有成为大文豪所具备的文学、美学方面的素养。而一生衣食无忧的纨绔子弟,虽然具备欣赏文学和美学的条件,但是对生活不一定有深刻的感悟,容易在繁华的灯红酒绿中迷失方向,不了解民间疾苦和人性的丑陋,也很难成为大文豪。
而历史把成为文豪的使命赋予给一些特殊的人物。生于富贵之家,受到良好的文学和美学教育,经历过繁华,有机会见识一切美好和肮脏破灭……后来,他们的境况从繁华走向了落寞,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终于大彻大悟,于是发奋著作,为我们留下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曹雪芹,便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人。他有机会成了所谓的“人间清醒”。
曹雪芹是经历过繁华的落魄子弟。他的家族的起起落落,让人触目惊心!也正是这起起落落,让他看清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曹雪芹想要写出具有批判意义的小说。在当时的背景下,他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安危。好好活着,不能再惹上更大的*治麻烦。如果再次因为文字获罪,牵连家族也不值得。那他的远见卓识与经历,也无法流传后世给人启迪了。也枉费人间来遭罪一回。
他要利用各种文字游戏,假托神话,虚构人物、人名、故事,写下这部真真假假的人生之作!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一手写繁华,一手写落寞;天上太虚幻境,人间世俗社会。“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什么是人生的假象,看“有”实“无”;什么是人生的真意,看“无”实“有”。这一具有高度哲理思辨性的命题用“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两条线索贯穿《红楼梦》始终,而《红楼梦》最大的大魅力之一,便是在真真假假之间,让读者自己去品味人生。
经历越多,越能感受到,《红楼梦》中的故事,便是所谓的人生。
高晓松说“每个不同年龄看红楼梦,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到这个岁数才感觉到语言特别有意思。小时候看红楼梦主要看谈恋爱,后来有一阵子看红楼梦,主要看他们穿什么衣服,用什么东西,因为人在一定年龄的时候开始有了那种物欲,当然红楼梦怎么过的日子,每次出去赏雪,吃饭,联诗,都要仔细描述每个人穿的什么衣服。”
史湘云看起来最有钱,因为史湘云衣服永远都是那种天鹅绒,然后还绣着金线。曹雪芹如果不是胜在那种大富贵之家,他绝不可能写这样的小说。
“所以他们每个人怎么吃饭,每顿上什么来,然后屋里摆什么东西,挂什么画,身上穿的什么衣服,我的天,好极了,就是非常美好。唯一的可惜的就是后来四十回不知道哪去了,但是一定是写过,因为一定是有人看过,至少脂砚斋看过,这个脂砚斋到底是什么关系,觉得可能是一生的爱侣吧。但是伟大的著作就得残缺,不残缺,就没这么伟大。”
“曹雪芹饿得跟*似的,可对那种生活怀着一种非常平静的态度在写,其实写的就是他从前的家,他从前的人生,全部都没有了,但是他嘴没有说,如何如何,非常平静,所以这么一个人已经成了仙已经完全活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完全的遗世独立了,才能写这样的东西。”
曹雪芹就像一个人生的过客将故事讲给你听。想告诉你,人生都是一场空。
宝玉的离场
宝玉的形象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他不接受务实的想法,家人期望他通过科举入仕,也是没有可能的事,他也不像贾琏这些人一样去打理家里的事情。他能活到那么大,完全是他背后的家庭支撑,给他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可一旦这个环境被破坏,他并没有什么立身的能力。也许运气好点能是有钱人家的教书先生或陪读。
最可爱的男孩宝玉与最诗意的女孩黛玉最终没有结果。宝玉为了没落的家族去考科举是有所担当,考取了第七名后就消失了也是他要成全自己。他以前两次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早就暗示了宝玉结局。而他也确实兑现当初的诺言,出家为僧。宝玉出家的选择,是他内心深处的觉醒。这故事看懂了容易看破红尘。
贾府渐渐衰落的过程中,宝玉对世俗唯一的留恋,就是他与黛玉之间的感情,随着家族的衰落,黛玉的离去,宝玉和世俗之间的羁绊也就算被彻底斩断了,他也便觉得没有什么继续留在尘世生活的必要了。连自己的亲妈,亲姐妹这些都可以舍弃了。宝玉这样的角色,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出口的人。
宝玉随身佩戴的那块通灵宝玉,本是女娲娘娘补天剩下的顽石。这其中蕴含深意,封建社会的天,宝玉也是无法再补了,封建社会的大厦将倾,宝玉选择离开,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