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自打工作离家之后,便逐渐疏远了这个节日,如果不是恰逢周六周末,或者是单位发福利搞活动,我甚至会忘记这个节日,以至于到现在为止,对这个节日印象最深的除了吃汤圆,便是母亲的那句叮嘱:“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意思是大年三十那天晚上要把火烧的很旺,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则要保持灯火通明。
小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质量远没有现在丰富,社会物资也十分匮乏,很多地方的农村甚至还用不上电,而在通了电的地方,大多人又用不起电,因为那时候电费很贵,好像是一块钱一度,不过这只是我记忆中的数字,查过资料显示,在八九十年代时期,电费大约是6毛钱左右一度。
即使是这样,“电”在那个年代也是当之无愧的奢侈品,母亲总是会在天黑到看不见之后才会开灯,并且时常会提醒我及时关掉电灯,这也让我至今保持了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因为我深知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每到大年三十的除夕夜,母亲便会早早地将炉火烧的很旺很旺,离得近了都会烤的受不了,火光将低矮破旧的房屋照得通红,使寒冷的冬夜温暖无比。而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时,母亲则会把灯都打开,照亮家里的每一个房间,在没有电灯的房间,母亲会使用煤油灯,并且还要加满油,换上新的灯芯。
除此之外,母亲还会额外制作三两个新的煤油灯放到屋外,比如猪圈、牲口棚门口,或者菜地里。这些煤油灯多是采用废旧的墨水瓶盛装煤油,然后把废旧的天线铝管截断,中间穿上用棉花捻的灯芯制作而成。
看到屋里屋外的灯,我曾问母亲,电费和煤油那么贵,为什么家里还要点这么多灯,为什么就连猪圈、牲口棚、菜地里也要点灯呢?母亲告诉我,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习俗,大年三十把火烧旺,来年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正月十五把灯点得通明,则是以明灯寄托着对来年的希望,灯火象征着光明。
正如母亲所期盼的那样,我们日子的确越来越好,不再缺吃少穿,老屋也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靓丽的楼房,但母亲依然会在每年的除夕夜和元宵节到来时,将炉火烧旺,将电灯都打开,让屋里灯火通明,只是因为子女工作、学习的原因,现在的元宵节,大多数时间只有他们二老孤独相伴。
小时候不能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的真正意义,以为这些东西都使虚无缥缈的,只是吃吃喝喝,做一些没有意义的装饰品而已,既繁琐又无趣,但越长大越发现,这些流传了数千年的传统节日真的可以直达人性的最深处,使人们认可它,并且愿意相信它。
古人曾说,年是兽,很多人曾认为这纯属扯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发现古人是多么的睿智,这份智慧是经得起数千年时间推敲的。那么既然年是兽,元宵又是什么?元宵是灯火一般的光明,也是美好希望的传承。
金陵灯会
明天又是元宵节,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跟春节太近,元宵节应该也会是法定节假日的吧?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元宵节法定假日的取消,元宵节的文化精神已经越来越稀薄了,假使两代人过后,一旦传承中断,元宵节(上元节)将会何去何从?或许真的会和下元节一样消亡。
与逐步消亡的传统节日相比,新兴的“洋节日”则迅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门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在年轻人当中的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了,甚至近些年才诞生的双11购物节也成为了一年一度重要的“大节日”。但你无法真正理解圣诞节,人也终归不能永远年轻,即使是在物质丰富的年代,我们仍需要精神上希望,并将这份希望传承给下一代,这便是传统和习俗。
元宵夜,请从无尽的工作中走出来,让通明的灯火照亮温暖的家,不要吝啬你的电费,以及珍藏已久的故事,因为传递故事便是传递希望,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为了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