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起句就令人心醉,最 [复制链接]

1#

他,不似李白潇洒浪漫,不如杜牧风流倜傥;他,不比王安石登高望远,不像苏东坡儒释皆通。但是这位南宋词人却曾经提枪跃马,带领50人冲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还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更欣赏朋友挥剑斫马头的果敢。

这位风一般的勇士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有时细腻入微,“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时豪情奔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天妒英才,不予其便,词人悲情难述,直叹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下面介绍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起句就令人心醉,最后4句境界深远。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就像一位高级的导演兼摄像师,这首词的写法仿佛镜头在不断转换,首先是全景拍摄,然后再分镜头处理。上片就采用广角镜头,描绘大格局、大视野。

元宵佳节一过,就已进人了春天,虽然乍暖还寒,但一夜之间,灯火闪烁,烟花纷飞,犹如春风吹开了千树鲜花。那些富贵人家车水马龙、箫管悠扬,而天上明月、地上灯光,则交相辉映。作者境界阔大,思绪也驰骋八方,描绘了一幅如梦似幻的场景。

全景镜头给人以整体印象,辛弃疾紧接着将镜头摇近,出现了妇女头上珠翠作的蛾儿、雪柳、*金缕等首饰的特写。然后镜头再逐渐下摇,又有笑语盈盈的红袖佳人从眼前走过。“众里寻他千百度”,接下来镜头又被推远,出现了为“寻他”而左顾右盼,在众人中挤来挤去之人,镜头也一直跟踪拍摄。

“蓦然回首”的一刹那,镜头突然拉近,拍出寻人者惊喜眼神的特写。最后镜头转换,远处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孤独地站着她。整首词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由全景到特写渐次表现,显示了词人高超的掌控技巧,也暗含了作者在场景描写中渗透的情感。

“东风夜放花千树”至“笑语盈盈暗香去”,写的是热闹欢庆的场面;“众里寻他千百度”到”灯火阑珊处”,表现的是清凉孤独的景况。前者衬托后者,有了前者的铺陈蓄势,才能看出作者别有怀抱及无比的孤高清醒。词人极力渲染和烘托节日的热闹场景,直到最后几句终于看出目的。

时逢佳节,普天同庆,众人皆醉生梦死,早已忘却了北国的沦丧,只有词人傲然独处,不与同流合污。作者先对元夕灯会的盛况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其实并非由衷地赞美,而是对只把杭州当汴州、偏安江左且麻木不仁者的揶揄。

元宵节正是幽会的好时段,就像欧阳修所说,“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但作者写元夕,不是歌颂太平气象,而在于突出主人公不同流俗的品质,只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而辛弃疾就是这独自伤心而且极其孤独之人。这种孤高自赏正是作者仕途失意的表现,他厌恶这大敌当前、笙歌不绝的虚伪太平,宁愿躲在一旁,冷眼旁观。

细味最后几句,王国维虽然将其作为文学创作三境界之一,可是这并非词人的初衷。词人众里寻他,万千辛苦,却没有答案;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若隐若现地出现了自己追寻的伊人。而这伊人只是一个化身,她或许代表美好的生活,或许是甜蜜的爱情,但更应该是执着的信念与坚定的信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