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宵节的辽宁过法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m.39.net/pf/bdfyy/

新的一年,人安心安,好事多磨,元宵喜乐。

“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夜良宵,月光如水。今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代表着团圆喜庆的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元是首,宵是夜,按古历的说法,日月、五星都会于子时,月圆是真正的元始,元宵节由此才重要。年,“元宵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元宵快乐

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在西汉已受到重视,但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西域记》称印度摩揭陁国正月十五日会聚僧众,“观佛舍利放光雨花”。汉明帝为了表彰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六朝隋唐时期正月望夜的灯火愈烧愈望。

元宵快乐

元宵节·东北节俗

灯官查灯。以前,城镇张灯多集中在繁华街市,商家店铺制作各式彩灯,悬挂门前,意在招揽顾客,亦为亦耀门庭。灯节期间设有专门查灯的灯官儿,官名“灯正”,头戴顶子蓝翎小帽,反穿皮袄,毛花朝外,大红裤子,手拿蒲扇,有两人或四人为其抬“轿”,后随与其配套的“官娘子”,倒骑驴背,并有数十名杂役护拥,另有龙灯、高跷、旱船、秧歌等组成的大的人马,一路歌舞不停,挨户查灯。无灯或灯少之家,被罚交元宵数百,多至上千。被罚者自认理亏,都心服无怨。

走百病。正月十五、十六日晚,灯节正盛,圆月正满,俗云:“十五十六走百病,终年精神不腰疼。”待月上中天,村里的姑娘媳妇们装扮一新,香气袭人,三五成群结伴,或到街上闲走,或到邻家小坐,俗称走百病。

脱晦气。正月十六日晚,辽东、辽北等地妇女于夜间到井堰或冰上卧之翻滚,边滚边念:“轱辘轱辘冰,不腰疼不腿疼,轱辘轱辘冰,身上轻一轻。”谓之轱辘冰,也称滚病。说是如此可除不祥。

照贼。沈阳铁岭等地,正月十六日晚用正月初一接神所燃残烛,遍照居室内外和院中角落,俗称照贼,谓不遭贼盗。该习俗仍在沈阳、铁岭等地流传。据说此举源自金代纵偷之俗。旧时,金国治盗极严,被捕者除正常论罪,另加七倍赔偿。只限每年正月十六日,以随便偷窃为游戏,即或车马、宝货、器物、羊酒,甚至妻女被盗,皆不为罪。是时,家家戒备森严,即或遇上盗者,也只能笑语相劝。偷窃者以获物为吉,谓可招财。有的先与某家婢女私约,届时将其窃走,婢女留去则听便。演变之中,形成照贼之风。

抹花泥。在东北的满族中有一种“抹花泥”的习俗,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不论辈分,不论老少,都手拿蘸着锅底灰的青皮萝卜,蹦着高儿往别人脸上抹,抹得满脸青一道黑一道的,祈求身体健康。这个习俗还有个传说。早年关东地区人烟稀少,再加上流行一种稀奇古怪的病,吃什么药也不见好。有一年正月十五,大青岭下有间破草房,里面住着哥俩,哥哥心地善良,弟弟有点自私,父母都得瘟病死了。这天夜里,哥俩正烤火,吃家里仅剩的几个冻萝卜。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是个要饭的,哥哥赶紧把自己的萝卜从灰堆里扒出来,送给老头儿吃,弟弟却没有给。吃完萝卜,老头儿把手探进锅底坑里,把萝卜使劲往锅底上蹭两下,顺手就往哥哥脸上抹起来,一边抹一边还念叨:“抹花脸,抹*脸,躲开祸,躲开灾,小*不敢靠近前。”结果过了正月十五,整个大青岭子的人都病倒了,只有哥哥没病不说,身子骨儿反倒更硬实,像吃了大山参一样的满面红光。这时候,哥俩才明白,原来瘟神只有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才下来瘟人,只瘟人不瘟*,人脸上抹了花泥,人不人*不*的,瘟神见了也怕,都躲得远远的。第二年正月十五前,哥哥跑遍沟沟岔岔,逢人就告诉这件事。正月十五抹花泥的规矩就这么一辈传一辈地传下来了。

元宵快乐

元宵节·辽宁非遗

元宵节(辽西朱碌科*河阵)

朱碌科*河阵是民间百姓于春节期间举行的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盛大祭祀活动。朱碌科镇位于建平东南部。“朱碌科”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心脏”,曾经是这一代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朱碌科*河阵又称“*河会”“跑*河”,清嘉庆年间由当地举人蔺喜臣从关内引入,至今已逾两百年。年,元宵节(辽西朱碌科*河阵)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朱碌科*河阵由16方城构成,阵门面向弥陀寺寺门,面北而立。每个小城由秫秸把子组成,阵中竖着一根高36.5高的铁杆,顶端装有“混元金斗”,内插松枝,装有高梁、玉米等,外四面有“五谷丰登”或“风调雨顺”的醒目大字,悬挂着9个灯笼组成的串灯“九连灯”。秫秸把子粗10公分左右,高不超过1.5米,由较粗的单棵秫秸上端与上端,下端与下端相连后,再用斜十字相连,与城依次相连组成一个由16个方城组成的大城。

*河阵中供奉三霄娘子,即生育之神,是中华民族生息生息繁衍展变展中生殖崇拜的一部分。到了正月十四下午,按照惯例到弥陀寺请“三霄娘娘”入阵,晚上鼓乐响起,男女老少开始转灯、扭秧歌。正月十五的晚上,活动达到高潮,方圆百里的百姓汇聚于此列队跑*河。由右门进入,左门出来,顺序依次为西北、西南、东南、东北、正东、正南、正西、正北、阵中阵。每转过一个弯,意味着克服了一个挫折,顺利地跑出,象征着一着都能够消灾祛病、万事顺遂。

一些人为向“三霄娘娘”求子而来,会到阵中去“偷”灯。求男孩偷红灯,求女孩偷绿灯。偷灯人一路保持沉默,保护灯防止其熄灭。到家后,将灯供奉在灶王爷像前,添油燃灯直至天明。如愿得子后,需在次年的*河会上以还灯或还灯油的方式来还愿。

元宵快乐

元宵节·各地节俗

吃元宵

在中国,正月十五吃元宵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叫“和气生财”,说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注: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华文化元素丛书:节庆》(萧放著作)、《中国民俗大系·辽宁民俗》(韩雪峰主编)、《我们的节日》(江帆主编隋丽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