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浒传中描写元宵节有什么特殊意义魔 [复制链接]

1#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日,中国人按照“第一良宵”之意,取名“元宵”,又因古代这天晚上通宵张灯结彩,人们放灯观灯,故又名“元宵灯节”。

元宵节庆赏活动在汉代已经出现,汉明帝时正式敕令正月十五夜要放灯礼佛。而元宵节在民间盛行始于唐代,这一天人们悬挂花灯,观赏花灯。唐玄宗时将赏灯的时间定为三天,即十四、十五、十六三天。至宋代,这一风俗更为流行,规模和场面都很宏大,放灯时间也增加至五天,即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

在《水浒传》中,元宵节也是作者描写最多的节日:“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幰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

元宵的夜晚,花灯更是:“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银蛾斗采,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幕。”

小说四次详细地描写了元宵节的事件,梁山好汉借助元宵节热闹与混乱的场面来营造人物命运突转,或为攻城夺池斗争做铺垫。

元宵节出现的第一次,小说第33回描写的是宋江在清风镇看灯,被清风寨文知寨刘高之妻认出当贼捉拿,导致大闹青州的激烈行动,花荣去救他,却一起被捉,最后被清风山义兵搭救。

此次追捕,让一直不愿为盗一心盼着朝廷大赦的宋江忍无可忍,且无处可去,最终落草为寇,再用计“拉”霹雳火秦明“下马”。

当时,各位英雄纷纷竖起义旗,逐渐聚集成小股义*时期,而宋江最终被朝廷逼作贼,以自己的影响力将使义*逐渐汇聚到梁山泊,开创更大的事业,可以说是故事的开端。

元宵节出现的第二次,小说第66描写的是梁山好汉利用元宵节的混乱大闹大名府救出卢俊义与石秀事件。标志着义*的事业长足发展,声势壮大,已能和大股官*分庭抗礼,是故事的发展阶段。

元宵节出现的第三次,小说第72回描写一百单八将聚义之后的第一次行动。

当时,柴进潜入禁院,用暗器剜去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之一——“山东宋江”,“心中暗忖道:‘国家被我们扰害,因此如常记心,写在这里’”。可见柴进为自己揭竿而起扰害国家感到愧疚,也反映出他希望招安的心理。

宋江则直接私会李师师,希望通过她向皇帝诉说招安之意,但李逵对宋江自己与李师师喝酒却让他看门的做法十分不满,打了太尉闹将起来,招安之事不了了之。

最后一次写元宵节,小说第90回写宋江诸将征辽立大功,却受到皇帝和奸臣的猜忌,不许进城看灯。

此次看灯,只是“东京年例,大张灯火,庆赏元宵”只言片语,就把元宵胜景一笔带过,来看灯的人也只有燕青、乐和、李逵、时迁几个喜热闹之人。燕青、李逵等在这次游玩中,听说江南草寇方腊的消息,为后十回中梁山好汉征讨同样是义*的方腊。预示了梁山将开始走向衰亡。征辽战役梁山众好汉没有损伤,但征方腊却大伤元气。

可见,这四次元宵节,反映出梁山的发展过程与梁山众好汉的整体命运,难以忽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