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乐元宵,金银币上赏花灯 [复制链接]

1#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元宵节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金银币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民俗——元宵节金银纪念币一套两枚。1/3盎司金币和1盎司银币正面图案均为国徽与中国民间剪纸造型,并刊国名、年号。

剪纸造型的上半部悬挂着四盏精美的花灯,两两相对,中间的两盏呈圆形,下方还装饰有流苏。旁边的两盏是双鱼造型,下方是莲花,寓意年年有余。

花灯下方一左一右两支舞龙队,为整个币面增添了热闹的节日气氛。舞龙是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南北朝。站在舞龙队伍最前面的人双手用力高举着龙头,阔步向前,后面的人紧随其后,上下翻腾,将手中的金龙舞动如飞。整个剪纸造型精致有趣,画面丰富饱满,对称构图尽显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1/3盎司金币和1盎司银币背面图案均为儿童闹花灯图与中国传统建筑,并刊“元宵节”中文字样及面额。

背面主景是一个高举花灯的孩童。她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十分应景虎年的装扮。她手腕戴金铃,身穿红袄蓝裤小肚兜,圆嘟嘟的脸蛋儿白里透红,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充盈着笑意,外加额间一点红,福相十足。只见她双手执杆挑起一盏精致的花灯,一只脚微微踮着,另一只脚向后抬起,蹦蹦跳跳充满了童趣与活力。

币面主景人物与其手持的花灯采用彩色工艺,形象生动,也是中国民俗系列四个项目中,唯一采用局部彩色工艺的项目,十分经典。

金银币上来观灯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戏曲艺术(黄梅戏)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15克银币之一背面图案展现的是黄梅戏《闹花灯》剧目典型场景,描绘了王小六夫妻在元宵节进城赏花灯的快乐时光。夫妻二人衣着鲜亮,迈着轻盈的脚步,欢喜之情溢出币面。

币面上的花灯也是五光十色,有精美的宫灯、清雅的荷花灯、别致的花篮灯等。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灿烂的花海,美不胜收。不由得想到唐代诗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中描绘了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花灯(亦灯笼)也是纪念币上的常见元素。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中的“天安门”金币背面图案上就有一盏大大的红灯笼。

年-年发行的迎春图系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宫灯。

贺岁系列金银币主要展现的就是年景年味,自然也少不了花灯,而且还不止一盏。除了和年银币外,年贺岁金银币上也有,您发现了吗?

同为贺岁系列的普通纪念币,从年开始的第二轮,背面图案中都有一盏特色花灯,截至今年已有8盏。

有些花灯图案上还有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年迎春彩色纪念银币背面图案中的大红灯笼上的“春”字,点出了“迎春”主题。

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金银纪念币(第3组)5盎司银币背面图案为孙刘联姻,“喜”字灯笼高挂,满室门扉生辉。

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彩色金银纪念币(第2组)1盎司彩色银币(元春归省)背面背景中高挂一盏“贾府”宫灯,表明了元春省亲回贾府这一情节。

币面灯笼最多的,应该是冬奥会金银币(第1组)中的克金币。背面正中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造型,右上方,数枝梅花与串串灯笼傲雪相衬,展现了热闹活跃的庆贺气氛,表达了对冬奥会的期盼与祝福。

而要说金银币上最可爱的灯笼,那就非北京年冬残奥会5克金币背面上的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莫属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