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图文/梅亦风清
福”字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现,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古人以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祇;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福”字寄托了老百姓企望得田地,渴求温饱的愿望。
梅亦风清书法
一个简单的福字,贴法也有讲究。我们知道,传统的贴法,是正着贴。但把福字倒过来贴,也有个喜庆的说法,寓意为“福到”了。
关于倒贴福字的来历,说法甚多。民间传说其一:有一年,京城举办灯会,欢庆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巡,看到一户人家的马灯上,画着一只马猴抱着一双绣花鞋哭。朱元障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脚大,当时十分生气,就在这家门上写一个“福”字,作为记号。回宫后,吩咐锦衣卫按照他留下的记号抓人,而马皇后贤德爱民,心地善良,当她得知此事后,立即暗传旨意,告诉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都在门上贴一“福”字。第二天清早,锦衣卫发现家家都贴有福字,只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冰雪聪明,灵机一动,便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了的意思吗?朱皇帝以为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场灾祸终于避免。此后,福字倒贴,遂成习俗,流传至今。
梅亦风清书法
民间传说其二
/p>
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某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很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而王府的大管家能言善辩,灵机一动,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真是良言吉語带祥和,心情大悦之下,便重赏了大管家和那个贴倒福字的人。自此,倒贴福字,传入民间。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因把福字倒过来拿,遭英国国内媒体讥讽,讥讽她没文化,其实是英国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浅薄,不懂民俗,不知道“福”字反过来,在中国还有吉庆、纳福的寓意。
那么,哪些地方可倒贴福字呢?——水缸、垃圾箱、柜子、屋内,在我国传统位理学中确有倒贴福字的说法,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人们怀着迎福到家的美好愿望,贴福字时一般都会特意倒过来贴。不过有一种福字,不适合倒着贴,就是康熙帝御笔亲书的“天下第一福”。康熙帝亲笔书写的这个福字大有来历。据说在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六十大寿时,为了祈祷祖母早日康复,康熙帝斋戒沐浴,自创笔法,郑重地书写了一个“福”字。这个“福”字的右半部分,看上去像个“寿”字,意为祈祷孝庄皇太后延年益寿。而且这个福字,还蕴含着很多的寓意,解读为“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加上此福字为康熙帝御书,故此被民间誉为“天下第一福”。这一“福”字,被刻成石碑,后来辗转入了和珅的府邸,据说后来嘉庆帝查抄和珅府邸时,发现了福龙脉,后改用假山将石碑封存。如今,“天下第一福”已成为一道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那么,为何只有康熙帝写的这个福字,不可以倒过来贴呢?其实康熙帝御书的这个福字,右边是福寿二字的合体,当我们把这个福字倒过来看时,右下角的“田”字看起来便成了“凶”字。所以,倒贴此“福”反而弄成了“凶入家宅”。
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可谓历史悠久。贴在大门的“福”字必须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不能让福“倒”在门外。贴福字的时间应该截止在年三十中午之前,不可在年三十太阳落下之后贴。而贴的顺序是从外往里贴,先贴迎门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贴倒福,福解释为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梅亦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