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组元宵节的古诗词共赏灯与火的美景 [复制链接]

1#
治好白癜风费用 http://www.wangbawang.com/m/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唯一一个直接用食物命名的传统节日。

似乎每个传统节日都跟食物有关,吃粽子的叫端午节,吃月饼的叫中秋节,剩下大多数的传统节日都是饺子饺子饺子......有人戏言,一旦不确定某个传统节日吃什么,煮饺子吃八成不会错。

元宵节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过了元宵节,意味着整个春节的喧闹就结束了。

话说正月十五当做一个节日来过最早见于西汉年间,那时候就在这一天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到了汉魏以后,元宵节逐步成为了民俗节日。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自然不会在这样的喜庆日子沉默,我们一起欣赏几首正月十五的古诗词。

01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赏析:正月十五,古时候又称上元。唐朝开始,在这一天特意开花市,供人们赏花、卖花、闹花。北宋在这正月十五三天时间里还解除宵禁令,人们可以在夜晚走出家门在花市里徜徉游玩。这也给了年轻男女们夜晚相见的机会。

诗中用一句“花市灯如昼”表现了当时元宵节的花市的场面,人声鼎沸灯火辉煌。

02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这首诗是苏味道的代表作之一,火树银花这个美丽且有画面感的词正是因为苏味道的这首诗而为大家所熟知。

灯火辉煌的正月十五夜,京城里取消了宵禁,人们可以自由穿行在热闹的集市里,城门的铁索都打开了,可以随处走动观赏美景。

月光之美随着人们的脚步照遍京城的每个角落,穿着漂亮的美女们也随处可见,她们吟唱着动听的歌曲。

多么希望这时间慢些,把这美景留住啊。

03

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赏析:这首诗对当时元宵节的情景描述较多。有穿着盛装的女人,她们平时很少会这么出门,而在元宵节的晚上,女人们可以精心打扮徜徉在街道。孩子们更是难得高兴,聚在一起在街道上追逐嬉戏。

女人和孩子说完了,我这穿着朴素的读书人也来到元宵节的活动现场感受节日气氛,与女人和儿童不同的是,我是来赏灯猜谜的。

04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赏析:这是在正月十五夜里的一场宴会,周围都是华丽的灯火,宾客们觥筹交错,年轻的男女们都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

在这样的节日气氛里,满城灯火像是把大地分开,在夜空笼罩之下浑然一体。星星和烟火已经无法区分,不知道哪是星星哪是烟火。美艳的女子一笑,更是给这夜晚平添了美景。

05

古蟾宫·元宵

明·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赏析:月圆的时候总是让人想起团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月圆之夜阖家团圆。那些不团圆和不圆满,总会在这样的夜里勾起伤心。

曾经的元宵节里,人们团圆,载歌载舞庆祝节日;而今处处都是叹息之声,没有了载歌载舞,只有深深愁怨。

和曾经的繁华热闹相对比,越发感觉凄凉。曾经的繁华热闹都被凄凉冷清替代了。那时候的诗情画意,对酒当歌,现在都没有了情趣。本来春风和梅花都是诗兴大发的对象,而今都被这失意的情绪辜负了。

06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赏析:终于有一首诗把元宵作为主角了。桂花馅裹着核桃仁,颗粒滚滚饱满的江米用井水淘洗过,就可以做出令人垂涎的元宵了。

听说老马家的元宵做的好吃,在这个节日里一定有很多人都等着吃美味的元宵,赶紧趁着这灯火辉煌的光亮卖元宵。

07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赏析:城市里月光和灯光空前明亮,这是每年不可多见的日子。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会在这个日子里走上街头欢庆节日。大街小巷因为人多而略显拥挤了。一方面表现了都城的繁华,同时又表现了人们对元宵节活动的参与热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