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风词韵里的开封城 [复制链接]

1#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86.html

开封从战国郑庄公筑“启封”仓城开始,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建城史了,如果从夏朝第7个君主予建夏都算起,那开封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了。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在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里,在开封这块神奇的大地上,一定吟唱着或凄美、或壮丽、或朴实无华、或感慨万千的篇章。

斑驳的开封古城墙

01

西周周文王想在今天西安附近建造高台,用于登高望远或观天象,老百姓听说后十分高兴,踊跃参与兴建。《大雅·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此后,春秋战国诸侯列国开始大兴土木,广筑台榭。楚国灵王征集数万工匠在都城郢的郊区修筑章华台;吴王夫差在苏州建造姑苏台。而开封的吹台也是这个时期建造的,因晋国盲乐师师旷曾在此吹箫弹琴而得名。西安的灵台也好,潜江的章华台也罢,抑或苏州的姑苏台,它们皆是由天子诸侯所建,唯有开封的吹台为一位乐师所建。可见,那时的开封已经深深地埋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开封禹王台公园古吹台

远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在开封,当时为郑国的溱水和洧水河畔就诞生了一个爱情诗篇《国风·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很美,美在溱水和洧水的河流潺潺,美在“蕳”与“勺药”的芳香,美在打情骂俏中的爱情。此时此地的开封仿佛诗里春天里结伴游行的男女,浑身春光荡漾。

02

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魏国在开封建都,史称大梁。《史记》记载:“魏之大梁,秦之咸阳,楚之郢,皆出入大贾小商之地。”国都大梁成为当时繁华的商业大都市,经济社会成就第一次达到了高峰。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日益强大,公元前年,秦国讨伐魏国,秦兵在大梁城外久攻不下,秦将王贲决鸿沟水灌大梁城,魏城毁国亡。开封由持续一百三十多年的富庶之地变成哀鸿遍野的一片废墟。

西汉时期,汉文帝之子刘武,被封为梁孝王,建都大梁,史称梁王。由于梁王深得母后窦氏宠爱,得金银财宝无数,便在今开封城东南,包括吹台在内,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苑(亦兔苑),梁苑内搜罗了各种奇花异草和珍禽野兽。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同时又是陈留尉氏人的阮籍,凭栏大梁遗迹时发出这样的吟叹:“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复已来。夹林非我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隋唐时期的汴州,虽然不及长安和洛阳繁华,但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汴州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成为沟通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

唐天宝三年(年),李白和杜甫相偕来到汴州,恰逢高适也在汴州一带游荡,于是三位诗坛巨人李杜高在汴州相聚。三位大诗人一道探寻遗迹,感慨时事,吊古伤今,饮酒赋诗,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一日,三位诗人一起登上了古吹台,说古论今,开怀畅饮。只见得梁王时期的亭台楼阁早已变成了残垣断壁,一切灰飞烟灭。高适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一首《古大梁行》: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吟诵着高适的苍凉悲歌,杜甫也感慨地挥毫而作《遣怀》: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

李白一看杜甫和高适留下的墨宝,诗兴大发,也即兴赋诗一首,留在梁园的白壁之上,这便是千古名作《梁园吟》: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苛政和繁重的徭役,导致民怨载道,民不聊生,最后被愤怒的农民起义军杀死在扬州,他的龙舟再也没能回到长安。唐朝诗人胡曾在《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是隋朝大运河漕运体系的一部分。尽管汴河的开挖,使隋朝的百姓吃了苦,受了罪,但对唐朝,尤其是后来的北宋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言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开封在唐宋时期能得以迅速发展,是和汴河的开挖,构成南北重要的交通运输干线完全分不开的。

唐代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回看故宫柳,憔悴不成行。”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汴河两岸的风光和汴河里繁忙的运输景象。操着各地不同口音的人们来来往往于汴河之上。江南和海边的货物也都通过汴河运到了汴州。

到了北宋,由于定都东京开封,为了满足京城的日常需要,汴河上的运输更加繁忙了。宋朝诗人孔平仲在《汴堤行》中言道:

长堤杳杳如丝直,隐以金椎密无迹。当年何人种绿榆,千里分阴送行客。

波间交语船上下,马头揖别人南北。日轮西入鸟不飞,从古舟车无断时。

暮色降临,日落西山,鸟儿归巢,但汴河里的船只仍日日夜夜不停地来来往往。

宋仁宗时,天下太平,这一朝达到北宋乃至中国封建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他统治的最后八年,嘉佑年间的国家税收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4倍,都城东京也是盛极一时。宋代裴湘在《浪淘沙·汴州》里这样描绘仁宗时的盛世太平:

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国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北宋王朝的接力棒传到宋神宗赵顼的时候,在盛世的虚华下,暴露出“冗官、冗兵、冗费”和财政弊端等问题,这样富国强兵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年轻的赵顼的肩上。

急于实现改革时弊理想的神宗赵顼想到了王安石,熙宁元年(年),王安石奉旨进京,主持新法。但王安石变法由于操之过急和被一些政治小人所利用,变法失败。青苗法、免役法、把商法等导致一些百姓失去家园,商人破产,流民四野。皇宫门吏郑侠将戴着脚镣的难民在砍树挣钱,用以偿还官家的青苗贷款等情况,绘成难民图,并随图附小文,呈交皇上。

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力、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

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皇皇不给之状,图以上闻者。臣谨按安上门逐日所见,绘成一图,百不及一,但经圣览,亦可流涕……

极力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与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苏东坡等大臣在京城上演了一幕幕党争的画面,京城处于一片血雨腥风之中。渐渐地,大宋王朝开始显露出它的颓废与疲态。

年秋天,金兵分兵两路再次南下,西路军攻破太原,乘胜渡过黄河,东路军攻陷真定,两路大军最后合力围攻宋都东京。十一月二十五日,东京城破。次年,靖康二年三月,金兵将宋徽宗和宋钦宗连同后宫、百官等数千人押送北上,北宋宣告灭亡。

宋徽宗在北上的路途中,此时的东京开封城已是他梦境中的故国家园。在燕山僧寺,他写下:“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被囚禁五国城时,又写下悔恨、凄凉、哀怨的悲叹:“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靖康之变”是整个民族的一场灾难,从皇帝到平民,不管地位高低,受难者多以诗文来叙写个人内心的悲愤。

宋代学者刘子翚在《汴京纪事》中写汴京人民在沦陷于金兵之手后,心向宋朝,时刻不忘祖国的眷眷之情: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南宋宋孝宗乾道年间,宋孝宗打算派出大臣出使金国以更改“隆兴和议”中的屈辱条款。朝廷上下均知,无故更改和议内容,等于向金国皇帝挑衅,使者出行,必定凶多吉少,一时间竟无人敢领命。最后,大诗人范成大慷然应允。范成大出使,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但不辱使命,气节而归。

范成大出使归来,踏上故国土地后,尤其是来到故都汴京,创作出一大批诗歌,描述了完颜女真统治下中原百姓的风土人情。一首《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形象地描述了故都百姓在异邦的蹂躏下痛不欲生的苦楚,期盼南宋能早点调遣军队收复故土。

开封在历史上曾两次成为金朝的京城。金朝完颜亮先于年将金初的都城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东南)迁至中都燕京(今北京西南)。年,完颜亮再次摆出法驾,迁都汴京。他率领一万人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比北宋皇宫几乎还大了一倍的大金皇宫。随着完颜亮的呜呼哀哉,金世宗完颜雍再次定都中都。年,蒙古军成吉思汗的铁骑踏破金兵脆弱的防线,步步逼近中都燕京。金宣宗完颜珣慌忙宣布迁都汴京,开封城第二次成为金朝的都城。

年,强悍的蒙古铁骑攻进汴京,蒙古军掳掠金后妃、宗室北去。战后凄惨的景象再现在诗人元好问的《癸巳五月三日北渡》里:

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伴随着金朝的灭亡,开封作为首都的历史也就结束了。

年,黄河改道流经汴梁开封。年,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设立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汴梁路、南阳府、汝宁府、归德府。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的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年,历史的车轮终于来到了明代。三月,朱元璋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元朝的汴梁路,改称为开封府,并将开封作为明朝的北京,与南京相应,成为明朝的陪都。后来,朱元璋又撤销了开封的“北京”称号,封他的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镇守河南。从年起,周王在宋金皇宫旧址上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堪比宋朝金朝皇宫的王府紫禁城。

慢慢地,几经战乱和黄河水患的汴梁开封城恢复了几丝元气。曾在汴梁生活过的明代文坛领袖李梦阳在其诗作《汴京元夕》里描述了元宵夜汴梁城的繁华: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诗人通过中山的戏子、郑燕的歌姬精彩演出的场景,展现出一幅汴京元宵节月光下杂剧争艳的画卷。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愈发严重,朝廷赋税苛重,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举起大旗进行起义。

明崇祯十五年(年)五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第三次围攻开封城。百万大军将古城开封团团围住,城内守军长期被困,粮草殆尽。绝望中的河南巡抚高名衡丧心病狂地在朱家寨(今开封城西北)扒开黄河大堤。为引水破城,七月,李自成的军队在马家口决开黄河。滔滔的黄河水猛灌开封城,城中的街市房屋悉数被淹没。“波中可见者,惟有钟鼓两楼及各王府屋脊、相国寺顶、周王紫禁城、上方寺铁塔而已。”30万城中居民存活者不足3万。

清代,河南学者彭而述在《大梁大水行》中,详细地描述了明末水淹开封城的凄惨景象/p>

黄河水没梁王宫,户口十万化沙虫。饶口鱼龙饱欲死,天风卷尸大海东。

百丈浮图余三尺,金宫银阙入鲛室。艮岳平台复何有,白波势与崇山敌。

……

清代入主中原后,由于开封在明末遭遇水淹的严重破坏,年,朝廷开始重修开封的城池。清朝沿用明朝的旧制,依然为开封府,为河南省会,并将河南省治、开封府治均设置在开封。清代开封城的经济,与历代相比,手工业、商业、服务员等方面,均有些黯然失色。

乾隆十五年秋八月,乾隆皇帝从北京出发南巡,途经开封。乾隆皇帝在开封禹王台公园里,游吹台赋诗一首:

京国探遗迹,苔碑率隐埋。何期得古最,果足畅今来。胜日停銮跸,凌晨陟吹台。

传踪思颉旷,作赋羡邹枚。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寻廊揽郊郭,俯楯极崔嵬。

杜子真豪矣,梁王安在哉?无须命长笛,为恐豫云开。

皇帝感慨,开封城里的普通百姓亦感慨。

开封古城考古遗址

03

年,中华民国元年,撤府为开封,开封城获得一种新生。虽然它依然遭战乱,依然遭水患,但它的名字是开封。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开封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叙写新的故事。

最后,让我们以当代学者吴丈蜀的一首《游开封抒怀》/p>

人文汇萃史交称,七代名都古汴京。君主礼贤招孟子,王孙待士报侯赢。

吹台事杳怀先哲,铁塔风飘响旧铃。北去徽钦归不识,故园今日是新城.

来结束开封城在诗卷词曲里的穿越之旅吧。

开封城一隅

04

一代代文字里的墨香,馥郁着开封城的灵魂与神韵;曾经的硝烟弥漫,战鼓声声,河水滔滔,早已被时光温润地抚平,最终成就开封城一颗坚毅不拔的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