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辞旧迎新第一天为什么叫“元旦”,元旦与春节的渊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见公立和农历的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开端。对于元旦的来历,有很多小伙伴还不了解,普及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知识,是小编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知道元旦是每年的1月1日,但是在古代的元旦是指阴历年的1月1日,也就是说,古代的大年初一就是元旦。那么元旦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变成阳历的呢?首先“元旦”两个字,我们要分开讲。
“元”代表开始,是初始的第一个数字。代表第一、首、最大、春天。我们听说过元始天尊,是第一个神仙,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诞生了,所以称“元”。在《易经》中,有“元亨利贞”,一元初始,万物更新。现在企业中有创业元老,就是创建时第一批员工,也是企业最早的功臣。
“旦”是古代象形文字。上面一个日子,代表太阳,下面是个一字,代表大地。就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之意。所以,旦就是早晨,是朝阳。
综上所说,“元旦”就是古时农历1月1日第一天的早晨。这是元旦最早的含义。元旦还称为元晨,元日,春节。也就是说,古时的元旦就是春节,是大年初一。著名的北宋诗人王安石还写了一首《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元日,指的就是春节即元旦。
古时的元旦这天也是热闹非凡,大人领着孩子放鞭炮,在爆竹声中辞旧岁,迎新年。诗中的“旧符”是指对联,古时的对联不像现在写在一张纸上,那时都是写在桃木做的竹板上,挂在门口,叫“新桃”。和我们现在一样,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崭新的对联,准备元旦除旧迎新。
在天文学概念里,元旦还叫“元朔”。新月为朔,月牙叫朔,月满为望。农历和月亮的变化相关联,所以初一就叫朔日,十五就叫望日。因此元旦这一天,也就是说叫新历,阳历。后来我们要与西方接轨,从年1月1日开始,规定实行阳历年。但那时候,阳历年的1月1日也不叫元旦,和现在的阴历年的1月1日一样,它叫春节。
那从什么时间开始,元旦变成阳历的1月1号是呢?这得从我们国家建国时期说起。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实行了两套历法:一个是阳历,一个是阴历。我们国家开始把阳历的1月1号,改成了元旦;阴历的1月1号因为它跟2月4日立春比较接近,就改成了春节。也就是说,从建国年以后,我们就有了两个节日:阳历年的1月1号是元旦节;阴历年的1月1号是春节。
现在让我们重新理顺一下:
(1)古代的元旦和春节,是农历1月1日。(2)现在的元旦是公历1月1日,也叫新年;春节是农历1月1日。(3)“元”是首,“旦”是日,合起来是“首日”。元旦即为新的一年的首日。
今年的元旦第二天,就是腊八节,是一年最冷的季节,自古就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当然现在气温变暖,没有前些年那么冷了。
年的元旦和春节都在元月,又是十二生肖第一鼠年,春节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1月和2月节日密集,公历1月24日除夕夜,25日是大年初一。2月4日就立春了,2月8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14日是情人节,转眼又到撒狗粮的日子了。
国外很重视新年元旦,他们不过春节。春节只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按中国的风俗习惯,往往把春节作为最主要的节日,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国家放假天数也多,为了子女回家过个团年,而元旦放假只有一两天。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把公历元旦称为新年,有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说。
现在元旦节日没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品尝美食,温暖你的胃就可以了。第二天腊八节,要吃腊八粥;2月17日,是农历二十三,是小年。一般在春节前祭祀祖先,现在多数都在小年之前祭祀活动就完成了。
此外,过完元旦,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了。各地风俗都大同小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买大红灯笼了,每家的阳台、门厅,单位大门口,每年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预示红红火火,开年好运;还有家庭、单位必备的对联、福字,大年三十贴上对联,立刻就有了过大年的气氛。再贴上生肖属贴,窗花,年画,挂上中国结,屋内真是蓬荜生辉,年味十足。预示一年开门红,好运连连,前程似锦,万事顺意,财源广进。
祝愿所有的读者,在崭新年里,女士鼠你最美,男士鼠你最帅,情侣心有所鼠,神仙眷鼠,有情人终成眷鼠。新的一年鼠你最牛,鼠你有钱,福鼠迎春,祝各位鼠年大吉!
文
国学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