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大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近三十年来,我在新疆也算度过了三十个元宵节,刚来新疆那阵,所在的部队过年只是放几天假,但执勤任务还是时时刻刻不能放松,对于过元宵节来说,没有花灯和烟花,只有身上的责任和忠诚。当脱下橄榄军装,走上已渐陌生的社会和世界,我终于慢慢明白,现实就像元宵释放的烟花,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可以说来自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到了唐代盛世,因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并延续至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乃是世界上最辉煌最古老的文明,这更是新时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域,各种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习俗,在经历几千年来的演变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祖国大一统的历史见证。一般来说,在新疆过元宵节,很难感受到内地浓浓的节日氛围,不过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弘扬和继承中华文明,已成为全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义务。
在新疆,每逢元宵节,气氛最浓厚的地方在各地州城市。我在阿克苏和乌鲁木齐居住的时间最长,每年的今天,我都能看到那些灯展上的各种花灯,当看见这些花灯,就会让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过元宵节的情景。记得还没上学时,每年无论过春节,还是过元宵节,故乡的节日气氛是非常浓厚的,全村人,全家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里。虽然不富有,但却很快乐。
故乡过元宵节,花灯都是自己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扎上一个灯框,再把彩纸细心地粘在木头框上,花灯中间有的用蜡烛,还有的用灯油,点燃后可以支撑几个小时。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传统农村妇女,从小就学会了纺织、做衣服等各种针线活,当然手工制作元宵花灯,也是母亲的拿手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豫东平原广大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农民平常能吃饱肚子就是很富有了。每当过元宵节时,母亲为了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她给我们找一些各自彩纸,找不到彩纸时,就用父亲写对联剩下的红纸,给我们制作花灯。母亲用小木条和绳子,固定成一个四方形的框子,中间是一个十字架的灯座,上面可以牢固地放上蜡烛和油灯,然后把彩纸围绕灯框用做的浆糊封上,一盏简易的花灯就做好了。
母亲曾对我说,她虽没有进过学堂,但只要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一般都难不倒她,并且母亲还熟知很多民间的传统俗语,还能把每一天的农历日子牢记得滚瓜烂熟。比如,元宵猜谜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猛地想来,母亲曾给我的那些灯谜,我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实在是愧对母亲的教诲。
在新疆,每到元宵节,城市里就会举办灯展,还有灯会猜谜活动。记得我在阿克苏当记者时,报社举办元宵灯会和相亲活动,那些花灯,虽然都是买来的,但却是我们亲自布置的灯会现场,要把每一盏花灯挂在规定的位置。参加灯会猜谜活动的市民很多,节日气氛很浓,那一刻,我想到了故乡过元宵节的情景,想起了母亲给我制作的花灯。
元宵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习俗,这种自古以来的民间习俗,已经伴随着这片大地度过了无数个岁月和时光。我想元宵节,它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情结,这种情结深植骨髓,渗透血液,早已成为我们祖国极具灿烂文化的内涵和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