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节,又名元夕节、上元节,民间亦称正月十五。元宵是新年首个能看到满月的夜晚,元宵节是家庭团聚的传统佳节。过了元宵节,春节节庆活动结束。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自古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为了庆祝,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西汉太初元年(前),司马迁倡导制定《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带馅儿的甜食,是由糯米粉加上甜的馅料制成。据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赏花灯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时,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持续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如果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富有乐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欢。
另外,元宵节还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过去元宵灯会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好时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章龙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